
央广网沈阳7月7日消息(李帮宏 记者程成)7月7日下午13时许,在沈阳某军用机场,随着一阵汽笛长鸣,一辆救护车呼啸而至,身患重疾的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连长王东东,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长途“赛跑”,被成功护送至原沈阳军区总医院。这是军地实施空中接力,在最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条“生命通道”,使千余公里外身患重疾的边防军官的生命得到及时救治。
7月7日5时10分,该省军区作战值班员接到指令:某边防团连长王东东突患热射病,生命垂危,需立即报请直升机紧急送医。他们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协调战区联指、空军部队和地方有关单位,很快得到响应后,全力做好转送准备。
6日下午16时许,王东东在带领官兵进行训练时,突发高烧重疾,被战友送至塔河县医院诊治,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病情一宿也未有好转,反而逐步加重,急需转送上级医院抢救。

执行运送任务的护林防火直升机在加格达齐紧急加油。丁磊 摄

原沈阳军区总医院医护人员在沈阳某场站等候伤者。丁磊 摄
时间就是生命。该边防团通往外界路途遥远,唯有空中运送,才能赢得“黄金时间”。省军区领导高度重视,迅即做出批示,一定要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王东东的生命。7日一大早,他们坐镇指挥,亲自挂帅,定下空中运送方案,并果断决定采取飞机运送的办法,军地联合实施救治,打通了一条从加格达齐经白城到沈阳的“空中通道”。
边防军人的病情牵动着驻地群众的心。大兴安岭行署领导得知消息后,决定派出一架护林防火直升机运送伤病员。护林站驾驶员是首次飞行这一航线,但他毅然担负起飞行任务,用其精湛的操作技能,准确无误地运送到转机位置。
10时45分,直升机安全降落在白城增雨机场。机场临时接到通知后,当即启动应急预案,借调指挥员,指挥进出场,改变频率,计算场压,接应工作有条不紊。正在野外驻训的第39集团军某陆航旅也紧急备航,抓紧熟悉航线。随后,一架军用直升机穿云破雾,直指沈阳。13时许,载着王东东的专机一到达该军用机场,就被等候在此的医护人员送上了救护车。
“这不愧是一次陆空协同、军地协作,全力救治伤病员的实战化检验!”采访中,该省军区司令员李雷告诉记者,新型联合指挥体制是这次行动高效的重要保证,人民群众关爱子弟兵的情怀是这次行动顺畅的重要依托,军兵种精湛的技战术水平是这次行动成功的重要支撑,我们将继续关注王东东的病情,期待他早日重返训练场,继续履行他的戍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