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让双拥工作更富成效?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马依
2016-07-28 02:03

写在前面

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我们这样与人民血肉相连,也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我们这样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作为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风雨同舟89年,人民军队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人民军队的每一次出征,也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

时移事异,军爱民、民拥军的坚定初心始终未变。

好风凭借力。今天,面对时代变化的汹涌大潮,我们的思维更加开阔,视野更加宽广,更应借助时代的力量让军民团结、军民融合迸发出巨大能量。

时移事异,军爱民、民拥军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让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变得更有成效?一组来自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报道,或许能给我们以启迪。

浙江舟山

发展GDP,不影响提升战斗力——

当好服务部队打赢的“娘家人”

■本报特约记者 罗正然 通讯员 汤格平 鲍龙飞

前不久,军委国防动员部一名领导到舟山警备区某海防团调研,发现团队轻武器射击场离居民区不足300米,晚上22时许,团队组织夜间射击,“砰砰砰”的枪声动静不小。

这名领导问正在组织训练的高俊团长,深夜训练影响居民休息产生军民矛盾咋办?高团长一愣后回答:“部队训练几十年了,从来没有一名老乡提过什么意见。”

这名领导以为高团长忽悠,第二天走进居民区核实,接连问了好几户居民,都说不碍事。村干部还乐呵呵地说:“部队练兵热情越高,武艺练得越精,我们睡得越踏实!”

与乡亲道别时,这名领导感慨:“舟山老百姓真是部队的‘娘家人’,哪怕是牺牲自己个人利益,也要为部队提升战斗力倾心竭力。”

据舟山市双拥办的同志介绍,舟山由岛屿构成,资源受限,部队提升战斗力与地方发展GDP难免会遇到或大或小的矛盾。但从市领导到普通百姓,他们对支持部队建设的认识是一致的:“今天国防让利于经济,无异于透支明天,断送未来!”

他们不会忘记,嵊泗列岛的“万人坑”、定海的古炮台、大鱼山岛的碉堡残墙……那是7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在舟山群岛肆虐杀戮的血泪记忆。惨痛的历史让他们牢记:没有固若金汤的千里海防线,就没有海岛居民富裕安康的生活,支持部队提升战斗力,就是帮助自己提升GDP。

嵊泗县泗礁岛的基湖沙滩依山面海,有近两公里的绵长金色沙滩,被人称为“南方的北戴河”,旅游开发潜力极大。许多公司都看上了这块宝地,找到政府要求购买或租赁开发这片海滩。

然而,当地政府在实地考察、问询部队需求后断然拒绝,因为这片海域也是部队的天然演训场。最后,他们决定不搞营利性开发,将基湖沙滩确立为部队常态化濒海训练场。

作为区域水路客运枢纽,舟山三江码头客流如潮。进入夏季,乘船去外岛观光旅游,更是一票难求。而恰在此期间,警备区部队要开展演习训练,需通过码头停靠船艇输送演习物资。面对经济损失,地方海运部门没有丝毫推托怨言,主动开辟专门运载通道,协调客流疏散,保障演习物资顺利装载运送。

常怀忧患之思,常虑固国之务。每年的市委常委议军会上,舟山市主要领导都要给与会的区(县)“一把手”反复强调:“虽然自己不是部队的指挥员,但一定要像部队指挥员一样去操心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情,常往部队跑,常向官兵问,切实把问题解决在部队开口之前。”

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舟山群岛新区。市委市政府在规划发展时一致谈到,要把稳固国防与发展经济紧紧捆起来思考,明确提出将群岛新区打造成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为此,他们请来30多名驻军代表为群岛新区建设发展出谋划策,研究出台《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军民融合发展实施意见》,对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产业等5个体系进行详细明确,将行业系统发展规划的300多个涉军项目与驻军进行论证对接,确保一一落地。

改造全新的地方政务网络实现军地信息互联互通、升级拓宽沿边公路适应部队装备更新换代需要、规划修缮的16个万吨级滚装港口码头满足军舰停靠需要……

如今,当好服务部队打赢的“娘家人”已成为舟山各级政府的硬任务,每逢班子调整和人事更替,都要把涉军重大建设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他们还把服务部队战斗力建设纳入年度总体规划,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任期考评目标,对军事斗争准备重点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拨款、优先施工,形成了“一岛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一军一形式”的拥军好局面。

山西长治

说情找人,不如靠法规靠政策——

打造畅通军地桥梁的“通行证”

■苗 鹏 王孝波

“真的为你们点赞!”“八一”前夕,山西省长治军分区政治部干事谷超杰收到这样一条表达感谢的短信。原来,在军分区的积极协调下,某兵种训练基地干部陈泽喜的家属刚从河南信阳随调到了市里工作,两人长达6年的“牛郎织女”式生活终于彻底宣告结束。

说起这件事,谷超杰很是感慨:“找领导、找熟人不如找法规,讲好话、讲感情不如讲政策。”以前协调军地事宜,主要看领导关系走得近不近、个人感情处得深不深,工作随意性大,往往一年一个标准,一个领导一个样儿。

“要保持工作连续性,这种局面必须改变。”针对这个问题,该军分区党委很快召开了一次专题会议,“一班人”达成共识:做好双拥工作,发挥军地桥梁作用,最有力的武器还是法律手段,最管用的“通行证”还是法规制度。

思路决定出路。近两年,该军分区先后与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六位一体”建设的意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实施办法》《驻军子女入托入学优待办法》等9项法规制度,使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真正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然而,“立法容易执法难”。该军分区领导几次到基层检查调研发现:尽管手握法规制度这张“通行证”,可个别的地方单位和部门要么是“不买账”,要么就是打折扣,在法规制度起初的执行过程中仍然障碍重重、困难不断。

为提高“通行证”的权威,打通执行的“最后一公里”,该军分区又协调市委、市政府,将拥军优属的相关政策法规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列为市委党校“必修课”,定期邀请法律专家作辅导报告,不断提高地方各级领导法规政策意识。同时,他们还将拥军优属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机关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管武装硬性考核标准,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使拥军优属工作真正从过去的“软指标”上升为“硬杠杠”。这不,在去年召开的全市党管武装述职大会上,3名县委书记就因为随军家属安置推进缓慢被责成在大会上作出深刻检查,5个县(市、区)因为双拥工作不达标取消了省级“双拥模范城”的评选资格,7个县(市、区)在年底党管武装工作考评中因为拥军优属工作不落实而被“一票否决”。

“从一纸空文到一把利剑”,经常与地方打交道,感触最为深刻的谷超杰告诉笔者,今年他的工作最轻松,靠着法规政策这张有效“通行证”,一个电话不用打,一个熟人不用找,用了不到半年时间,全市10名随军家属和56名军转干部的工作安置全部落实,不仅时间比起以往节省了近一半,而且安排的工作岗位也都优先优质,官兵和家属们个个称心如意。

依法拥军带来的新变化远不止这些。随着法治观念的不断深入,市县两级的拥军优属工作变得更加主动。近年,该市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逐年提高,市县两级全部成立了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的合议庭和法律援助站。此外,沁源县出台了军属工作安置“六优先”和退役军人就业“五个减免”的优待政策,屯留县科技委对全县军属进行科技轮训帮助发家致富,襄垣县人民医院增设了军属病房,明确规定:凡困难军属住院,持县人武部证明可优惠15%的费用……各种各样的拥军政策频频亮相,“军人光荣、军属优先”成为社会新风尚。

吉林长春

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送人才——

拥军优属也能彰显“科技范”

■胡静波 本报特约记者 孙 健

7月上旬,在驻吉林省长春市某部军官训练中心,指挥员对抗训练正酣。

“注意!发现敌机!”防空分队迅速迎战,指挥员利用信息系统锁定目标,一发发炮弹精准射向“敌机”……这套训练使用的攻防软件是由长春工业大学原副校长胡明开发研制的,有效解决了部队训练中一度存在的科技含量低、成绩评定不准等问题。

“科技强军不仅是军队的事,也是时代赋予地方的大课题。”长春市负责双拥工作的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在坚持传统拥军做法的同时努力创新,不断加大拥军工作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拥军的路子越走越宽。

长春市拥有全日制高等院校32所、科研院所180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两院”院士24位,科技综合实力和信息技术优势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是科技密集型城市之一。

在警备区协调下,由市长挂帅的科技拥军领导小组,把科技拥军纳入科技兴市的总体规划,把科技拥军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把帮助部队解决科技练兵中的实际问题纳入政府办实事的范围。

市领导节日慰问到军营,不开茶话会、联欢会,而是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组成高科技顾问团,同部队一起研究解决训练中的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下,长春高校全部与驻军团以上部队结成了科技双拥对子,科研单位与大企业实现了全方位的军地科技对接。

走进某预备役炮兵师模拟训练教室,射击指挥、通信等20多种模拟训练装备依序排列,逼真的训练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在这里,首长机关演练、模拟快速动员演练、异地同步比武考核等训练活动交替上演。

长春市民政局局长徐连东说:“政府每年会拿出数百万元用于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

前两年,军队推进政工网进班排。长春市党政机关和100多家优秀企业积极响应,购置3000台电脑,为驻长春部队官兵送上一份厚礼。

在先进技术上,他们同样为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撑。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赵丁选,成功研制出装备快速抢救抢修装置,将抢修时间由1小时缩短到8至10分钟。仅这个学院,就有13位教授和赵丁选一样无偿将技术成果转让给部队,项目涵盖运载火箭、坦克和特种军用车辆等20多个门类。

练兵场上遇疑难,专家学者来助战。2013年隆冬时节,驻长春某团官兵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低温下进行野营拉练,但上级配发的帐篷随行不便。长春工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杨长生获知后,主动请缨,他找来学校化工、材料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共同研究论证、设计方案,经过近一个半月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制出了符合严寒条件下作战需求的随行帐篷。

据统计,长春市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信息化攻关,累计帮助部队改造装备和革新器材800多项,转让技术成果百余项,支持部队建设信息化项目1000余个。

科技强军,关键在人才。自2013年起,长春市委、市政府又推出一项科技拥军新举措,将部队“高精尖”人才纳入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范围,每年由驻长春部队、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推荐一名优秀人才,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审委员会评选,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5000元,刘全、洪作鑫、陶忠祥3名军队专家先后获奖。

长春市还通过军工项目的开展,把前沿的设计技术引入一线部队、国防院校和军工企业,用传帮带的方式为部队培养懂信息化、用信息化、钻信息化的高素质新型人才队伍。近年来,共为驻军培养博士31名、硕士128名,3820人获得专业技能证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