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新春走军营|“天险”之地,他们用忠诚守护团圆之路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思远 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1-22 16:00:41

还有3天,就是春节了。为了和家人团聚,在外奔波了一年的游子从四面八方赶往一个共同的目的地——家,川藏线就是很多人春节回家的必经之路。

1996年,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接管川藏公路竹巴笼至东久桥782.5公里养护保通任务。这段路山高谷深,被当地人称为“天险”。20多年来,每一个春节,武警官兵都默默奋战在崇山峻岭之间,守护着人们回家的路。

天险之一:怒江沟

“这个弯拐过去就是‘怒江沟’了。”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养护十六中队的班长白刚向记者介绍。刚拐过弯,就能看到一块巨石挡住了一半道路,但旁边已经有修整好的便道,所以车辆能够正常通行。

“这里山体石块松动,这一块石头就是去年8月底的时候掉下来的,掉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白刚指着那块石头跟记者说。

“那为什么这块石头没有清理完呢?”面对记者的疑问,白刚解释说:“因为整个怒江沟特别容易发生险情,所以我们得先处理那些不能正常通车的路段,这块石头预计春节后会被清理完毕。” 

官兵在川藏线怒江沟“老虎嘴”清理山体落石。陆文凯摄

作为一名在西藏待了17年的老班长,有一段经历白刚至今难忘。2008年,一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把怒江沟的一段道路堵塞损毁,白刚和战友到这里抢险救援,这段路山体笔直,很难看到山顶的情况,当一块200多公斤的石头砸下来的时候,他和战友都吓懵了。“真不敢想,要是再偏几公分,这块石头就砸到我头上了,我现在也不会在这跟你说话了。”白刚说,现在想想都浑身冒冷汗。

“春节期间,我知道大家都着急回家,但是开车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白刚拜托记者一定要提醒广大司机朋友。

天险之二:天路72拐

“从这个弯开始,你数一数,看看是不是真的有72道拐。”同行的司机打趣地跟记者说。不来这里你或许想象不到,弯道可以这么弯,坡度可以这么陡。从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顶到2800多米的怒江谷底,30多公里的路程落差达1800多米,这里也被称为“绝望坡”。

天路72拐。

不过,对于负责养护这里的养护十七中队的官兵来说,这里的路他们早已习以为常。在西藏服役15年,在中队待了11年的莫未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参加过多少次抢险救援,见过多少起事故了。他告诉记者:“我现在胆子变的越来越小,最害怕冬天下雪,每次一下雪,不管有没有群众求救,我们都会出去巡路,直到路面情况好转,那这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了。” 

武警官兵在天路72拐清理路面积雪。陆文凯摄

遇到险情,干部说“跟我来”,这也是莫未选择继续驻守高原的最大动力。

天险之三:觉巴山

2002年,军嫂杨红红跟着新婚2天的丈夫袁耀武第一次来到西藏,经过觉巴山的时候,她哭着拽着丈夫的衣袖说:“我们走吧,不要在这里干了!”袁耀武安慰她:“第一次走的时候都会害怕,走多了就不怕了。”

是的,觉巴山的险,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体会。 

觉巴山。石开群摄

这里一面是万丈悬崖,一面是陡峭的岩壁,哪怕是坐在车里,都会忍不住心慌。冬天一下雪,路面的积雪必须人工清除;夏天暴雨之后,这里极易发生泥石流等灾害。在抢险时,很容易出现意外。

结婚6年后,袁耀武长眠于觉巴山。

2008年,觉巴山路段出现塌方,袁耀武站在装载机上指挥清理塌方体时,路基突然塌陷,十几吨重的装载机来不及撤离,一下子前倾,跌入路边70多米深的悬崖,袁耀武被重重地摔了下去,不幸牺牲。 

袁耀武生前和妻子朱红红的合影。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供图

在将近800公里的养护路段中,类似的天险公有9处。自1996年至今,支队已有20多人牺牲在这段路上……

在采访的最后,一位在这里驻守了十几年的老班长王杰告诉记者:“我们不是把生死置之度外,只是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群众的安全,就是我们驻守在这里的最大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