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的八一|用行动诠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初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陶春晓 谢渭芬 刘意飞等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0-08-01 07:06:03

“不是那些人,还是那样的兵。”江西省九江市一位在九八抗洪时被解放军相救全家脱险的市民,特意找到今年支援九江抗洪的部队表达感谢之情。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在群众眼里,人民子弟兵浑身透着一股“英雄气”,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为什么?因为军心连着党心民心,每个军人心中都饱含着沉甸甸的爱民情怀。正因为宗旨所向是人民,胜利之本是人民,力量源泉是人民,我军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帮助,才能攻险阻、战顽敌,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

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解放军医疗队在除夕之夜闻令而动,逆行武汉;当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来临时,人民子弟兵奋勇争先,向险而行,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当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担负扶贫任务的官兵真抓实干,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人民军队的战场。人民军队紧紧与群众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线。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93年来,在这支人民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光辉历史中,每一页都镌刻着“人民”二字。人民子弟兵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高原海岛卫国戍边,抢险救灾舍生忘死,疫情防控闻令而动,脱贫攻坚脚步不停……每时每刻,人民子弟兵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初心。

(陶春晓)

白衣执甲守望初心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谢渭芬

谢渭芬在光谷院区给科室人员布置工作。

抗疫是一次无悔的人生选择。去武汉前,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去?”似乎在别人眼中,年过半百的我已经不需要再像年轻人那么拼了。但我觉得,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在家国危难之际、在疫情最为紧张之时,作为一名军人、党员和医生,就必须挺身而出。

我2月17日随海军军医大学第二批医疗队驰援武汉,担任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医院会诊专家组组长、干细胞治疗组组长。在抗疫一线,“红区”就是主战场。进“红区”是我每天必须要做的,甚至有时一天进去两三次,日均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最长达17个小时。

一天晚上10点多,我接到报告,当天收治的老年患者多,病情都比较重。其中有一名55岁男性重症患者呼吸急促,急需抢救。情况紧急,我没有多想就又穿好防护服冲进“红区”,与值班医生一同开展抢救,直到凌晨2点多。令人欣慰的是,第二天查房的时候,这名重症患者的症状已明显减轻。但是次日晚上,另一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午夜12点,我再次赶到“红区”,直到凌晨4点才走出病房。我本想在第三天休整一下,可当天是我们第一次开展干细胞治疗,为确保万无一失,我又在“红区”工作到晚上9点多。年龄真的不饶人啊,脱防护服时,我才感到腰像断了一样,疼得半天直不起来。

对新冠肺炎这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句亲切的问候,都是一剂“良药”。科里收治的一名74岁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同时还患有严重的失眠症,情绪低落,不愿配合治疗。我就到病床前与老人拉家常,讲述新冠肺炎知识和我们感染三科成功治疗的案例。老人很快被我们的真情所感动,当面表达了歉意,还成为了病区文化共建的积极分子。

在武汉期间,一名记者曾问我:“在这里工作你害怕吗?”我回答说:“我不怕!”作为一名军人和党员,出征前我已做好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思想准备。

(特约记者王泽锋整理)

“扛沙袋时也要做拼命三郎”

■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防化中队列兵 刘意飞

刘意飞在大堤上抢运沙袋。时雨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8日,我和战友们一起在江西省鄱阳县昌江圩朱家桥段大堤旁,面对党旗庄严宣誓。我是一名00后新兵,入伍还不满1年,没想到能够在抗洪一线火线入党。

我出生在赣南革命老区,爷爷是一名老兵,他经常给我讲:“军人在任务面前一定要时刻冲锋在前。”入伍后,我不光是“干活有劲”,事事都冲在前,而且干什么事都特别“拼”,战友们都叫我“拼命三郎”。

今年入夏以来,江西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农田被毁、道路被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我们支队积极响应,随时准备投入抗洪抢险。我想,我是军人的后代,事事不能落在别人后面,于是,我向中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如愿以偿地成为抗洪队伍中的一员。

7月9日晚,我们作为第二梯队,从营区紧急赶赴鄱阳县昌江圩大堤。在大堤上,我抬头朝昌江江面望去,漆黑的夜幕下什么也看不清,只听见哗哗的水声,顿时,我的心怦怦直跳。再看脚下,凶猛的江水快要漫过路面。说实话,长这么大,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心里真有点害怕。估计不少新战友也是这么想的,但灾情来不及让人思考,只是跟着班长拼命地扛沙袋。那一晚,从装填沙袋处到堤坝,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趟,也不知道扛了多少沙袋,只觉得身上就像散了架一样。休息时,我连矿泉水瓶都拿不住,一点力气也没有,靠着沙袋就睡着了。

过了几天,鄱阳湖水位突破了历史极值,昌江水也涨成了地上河,圩堤上更是险情不断。“前方出现泡泉群,迅速前往处置!”一天夜里,指导员的对讲机中又传来险情通报。我已经没有了刚上大堤时的慌张,紧跟着班长的步伐,扛起沙袋向前冲,并带头跳入水中踩实填埋的土料……我和战友一直坚守到天亮,才成功处置了险情。

7月21日一大早,我还没睡醒就被战友拉起来了,大家都笑呵呵地向我祝贺。指导员徐培根打开手机屏幕,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前几天在大堤上被摄影记者抓拍到我扛沙袋的瞬间,没想到《人民日报》用这张图做了一期公益广告,还配了文字说明:“灾情面前,总有一群人不顾安危冲向险境……”看了图片,我心里热乎乎的,作为一名军人,扛沙袋时也要做拼命三郎。

(叶 杉、特约记者曹先训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