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这块石头上的三个词,道出一支英雄部队的成功秘诀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作者:苏健 责任编辑:陈磊
2024-02-06 16:46:57

“敢打必胜,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在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营区主干道旁,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的这12个遒劲大字,勾勒出该大队以“敢”字为内核的战斗文化。

这支部队,就是“英雄的王海大队”。我们沿着历史的脉络,找寻这三个词背后的故事。

➢ 胜

当年:“撞,也要把敌机撞下来!”

如今:“我在,防线就在!”

1952年12月2日,清川江上空,飞行员孙生禄驾驶米格-15战机,以一战十与敌“肉搏”,掩护大队击落击伤敌机6架,他在体力几近透支,200发炮弹已经全部打光的情况下,将自己驾驶的熊熊燃烧的战机化作第201发炮弹,冲向敌机群,壮烈牺牲……

“撞,也要把敌机撞下来!”

装备落后、飞行技术不强,但凭借誓死杀敌的决心意志,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孙生禄所在的“王海大队”飞行员们,先后参加空战 80 余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曾创造“15∶0”的辉煌战绩,书写出以弱胜强的胜战历史。

“如果在实战过程中,我打完了所有的实弹,那么我的战机,将是冲向敌人的最后一发导弹。”2023年,思想解读类融媒体片《逐梦》重磅推出,“王海大队”飞行员李朋在片子中讲到的一句话,引发多家媒体共情传播。

“第201发炮弹”“最后一发导弹”,跨越70多年的历史云烟,从米格-15到歼-20,从抗美援朝战场到新时代奋飞斗争一线,“空中拼刺刀”的战斗血性一脉相承,展现的是“王海大队”一代代飞行员的钢铁意志,聚焦的都是同样一个坚定信念:敢打必胜!

面对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无畏,是这支英雄部队的选择与传承。“飞行员怕死还能当飞行员吗?”王海“勇敢不怕死”的精神意志,一直激荡奔腾在“王海大队”一代代飞行员的血脉中。

新时代的“王海大队”,争当守卫国家空天安全的尖刀利刃,于长空亮剑、与强敌过招,常态遂行应对管控、海空斗争、军事慑压等重要任务,在斗智斗勇、制胜强敌中,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如果你们再进攻我们,我们还要把你们打下来!”这是王海生前会见美国空军参谋长时的一句话,字里行间道出的是人民军队不惧一切来犯之敌的血性胆气。“我在,防线就在!”如今,我国的空军力量已今非昔比,有实力、有底气战胜一切来犯之敌!“时刻准备着”,“王海大队”的每一名飞行员都枕戈待旦,只等一声令下,拎起头盔就能上。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先

当年:“提着马灯学航理”

如今:“下了飞机就搞研究”

1951年10月,在大队长王海带领下,该大队年轻的飞行员飞赴朝鲜战场,投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19天后,王海带领大队击落了“参加过二战、飞过上千小时”的美国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一群驾驶喷气式飞机的平均飞行时间还不到几十小时,年龄不过20多岁的年轻飞行员,单单凭借不畏生死的勇气,就足以打败强大的美军飞行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技术装备不熟悉、战术战法不了解、飞行技术不成熟、空战经验不具备……王海在回忆录中写道:“为了战斗的胜利,大家学习完就上飞机,下了飞机就研究,晚上熄了灯,还有同志站在凳子上、利用走廊灯光学航理。”

当年油灯、走廊灯的微弱光芒,照亮的是这支部队的视野和前景。

5次率先改装新型战机,“王海大队”始终走在最前。探索形成飞行训练大纲规范,蹚开航空兵部队训练模式改革新路……他们始终能够抢抓转型发展机遇,勇立战斗力建设潮头,这背后浸润着的是“敢为人先”这4个字的精神力量。

作战部队整建制换装歼-20,“王海大队”依然是空军首批,虽然团队中有十几个“金头盔”“金飞镖”,但是换装先进战机,这些天之骄子也迎来了巨大考验。

“歼-20好飞,但是飞好难。”“时间总是不够用!”这是“王海大队”飞行员的共同感受。办公室灯火通明,下了飞机就搞研究,永不停歇已经变成他们的生活常态、学习姿态。

他们率先展开低气象、长航时、下半夜、大机群空战等高难课目训练,力求低空飞到更低、载荷拉到更大、实弹打到边界、远海飞到尽远;他们分析成千上万的飞参数据,翻阅厚厚的作战资料,研究源源不断的攻关课题……“王海大队”飞行员追求着飞行技术、作战思维和知识储备的快速更新迭代。

从无到有、从“0”到“1”,“王海大队”走出了一条创新突围之路,“敢为人先”的求索精神早已深深融入“王海大队”的作战准备实践,继续激励着他们加速突围。

➢ 担

当年:朝鲜战场临危受命

如今:威龙展翼护卫家国

“祖国”“荣誉”“责任”——“王海大队”空勤楼上的6个金色大字夺人眼目。

“党为什么总是把先进的装备、最大的机遇给‘王海大队’”,这是在新一代飞行员们脑海里思考的问题,也是激励他们前行的动力。

抗美援朝战场上,年轻的“王海大队”临危受命,展现出中国军人的挺膺担当。

“致力非凡之事业,定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担当。”“敢于担当”早已成为“王海大队”飞行员的一种行为自觉、一种崇高追求、一种品质修养。

改装歼-20后,他们闻战则喜、不惧生死。有一次任务情况危急,不少飞行员从办公室把工资卡翻出来,交到教导员手中嘱咐道:“如果我回不来,请把工资卡交给我的家属。”当问到还有什么担心时,他们都说:“没有什么担心的,就担心不让我上!”

英雄,就是平凡的人拥有了一颗伟大的心。面对装备技术的更新迭代,“王海大队”的飞行员们真打实练,将换装重任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赢得认可、赢得尊重、赢得荣誉,彰显了军人使命、实现了自身价值。

近年来,新质战斗力建设进入加速期,飞行骨干数量需求增大、培养进程加快。“王海大队”拿出放眼全局的博大胸怀,担当起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孵化的使命责任,逐步建立起扩容储备、体系输出、滚动孵化的人才裂变模式……他们毫无保留、倾尽资源帮助兄弟部队加速换装,持续发挥着“种子大队”的作用。

战争年代,敢于担当才能打胜仗;和平年代,敢于担当才能开新局。

当祖国需要时,当使命召唤时,“王海大队”总能挺起脊梁,拼尽全力。进入新时代,碧海蓝天继续见证“王海大队”勇往无前、敢于斗争的航迹。他们驾驭着国之重器,飞了过去没有飞过的航线,到了过去没有到过的空域,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任务中,勇当空中战场的“制胜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