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敬礼!为了盛世的重逢:抗美援朝老兵70年后再相见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卢军 杨柳 马力 责任编辑:杨红
2023-07-20 17:24:40

安徽省临泉县两位抗美援朝老兵七十年后再相见——

敬礼!为了盛世的重逢

■中国国防报记者  卢  军  通讯员  杨  柳  马  力

李金举(左)和刘明义互相敬礼。朱海涛摄

“就是刘明义!还跟70多年前一样瘦。”

“老哥哥,真没想到,70多年过去了,咱们还能见上面!”

盛夏的一天,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丁营村,抗美援朝老兵李金举在家中见到了70多年前一同入朝作战的老战友刘明义。

盛世重逢,两位老兵都非常激动。身着军装、佩戴勋章的刘明义,蹒跚着走上前,立正站好,抬手敬了一个军礼。

轮椅上,因伤无法抬起右臂的李金举,举起左手回礼。随后,两双苍老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一个多月前,空军某部在编纂军史时发现,该部前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4师131团有位叫李金举的老兵,1957年4月复员后回到安徽省临泉县,于是请临泉县人武部帮助了解李金举近况。

通过查阅档案材料和现地寻访,临泉县人武部和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在杨桥镇丁营村找到了李金举。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在该镇,他们还找到了另一位同期服役于44师的老兵刘明义,两位老兵家相距仅20公里。

据档案材料记载,李金举,131团3营班长;刘明义,132团1营炮长,共同参加过平康、上甘岭等战役战斗。

1951年,同是18岁的李金举和刘明义与2900余名临泉籍热血青年在皖北蒙城集结,开赴抗美援朝战场。70余载,弹指一挥间。两位老兵虽同在一地,但都认为对方牺牲了,彼此也从没打听过,直到这次老部队寻访,才有了跨越70年的重逢。

临泉县人武部政委吴涛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县人武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老兵·团聚”活动,依托基层武装部、退役军人服务站和乡镇派出所,通过调查走访、比对参战经历、核实户籍信息等方式,为全县健在的82名在乡老复员军人(其中抗美援朝老兵37人)建立了信息库。截至目前,已为3名老兵找到战友或后代。李金举和刘明义就是这项活动的受益者。

迟暮之年,能见到当年一起参战的老战友,千言万语,细说从头……

“还记得咱们一起攻打上甘岭391高地吗?我有时做梦还会回到那个场景。”刘明义说。

“当然记得,上甘岭战役刚打响,咱们部署在西方山,掩护45师,后来越打越激烈,咱们师为减轻45师压力,主动在西方山进攻391高地,打乱了美军的部署,让他们被迫从上甘岭抽走5个炮兵营……”回忆起当年的英勇战斗,李金举十分激动,声音也提高了许多。

“是啊,就是在攻打391高地的阵前潜伏中,配合我们的29师87团的邱少云战友牺牲了。还有其他好多战友,都在那场战役中牺牲了……”

一别大半生,当年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回忆起为国捐躯的战友,两位老兵不由泪流满面。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刘明义告诉记者,他每天坚持收看《新闻联播》,看到祖国繁荣昌盛,看到人民安居乐业,他觉得当年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真想让牺牲的战友看看这繁华盛世啊!”

从部队复员回乡后,李金举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李抗美,刘明义则将自己的儿子送进军营。去年9月,孙子刘燃大学毕业,刘明义又为他戴上“参军光荣”大红花。一家三代从军,红色血脉赓续传承。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分别时,两位老兵的家人互加微信。

“这个好,以后咱俩可以视频聊天,跟见面一样。”刘明义对李金举说。

“行!你也好好保重身体,下次我去看你!”

“一言为定!”

起身告别,两位老兵再次相互敬礼,抬起的手久久不愿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