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必须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段思齐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3-08-08 17:46:23

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坚持以武止戈

必须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

■段思齐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和志愿军英雄凯旋回国65周年。犹记得习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铿锵话语:“中国人民深知,对待侵略者,就得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这就是以战止战、以武止戈,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

“五个坚持”,是习近平强军思想蕴含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坚持以武止戈,是其中之一。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基本观点认为,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排斥,又互相联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关转化。习主席通过对古今中外战争与和平规律的总结,特别是近代以后我国遭受列强战争蹂躏的历史教训,鲜明提出“以武止戈”的军事观和方法论,深刻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为我们在新时代科学把握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强化我军备战打仗意识,提升军事斗争准备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和平必须以强大实力为后盾,能打赢才能有力遏制战争,才能确保和平。中华民族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珍爱和平,也渴望和平。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只有具备控制危机、威慑对手、打赢战争的实际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的目的。甲午战败,清政府被打到谈判桌上,丧权辱国,成百年国耻;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侵略者被我们打到谈判桌上,新中国扬眉吐气,国威军威大振。历史告诉我们:服软、示弱得不到尊重、赢不来尊严,一味退让也只会被肆意欺凌,必须用敌人听得懂的语言同他们对话。想要和平,就要随时准备打仗,能打胜仗;做好战斗准备,方能慑战止战;没有胜战的能力,和平愿望只会成为一厢情愿,战争迟早会强加到你的头上。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必须清醒认识到,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今世界,国际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我国国家安全威胁的突发性、联动性、多边性进一步增强。战争风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必须长期面对、妥善应对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未来,我国国家安全将长期处于高风险期、高承压期。“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正视战争风险,方能进行有效应对和防范。

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无备而战。《孙子兵法·九变篇》有道,“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克劳塞维茨也讲过:“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我们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有立足“信其有”并做好应对准备,坚持不打无准备之仗,才有可能阻遏敌手可能采取的行动。

善弈者谋势,善战者谋全局。事实证明,战的准备越充分、战的能力越过硬,在战略上就越主动。人民军队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我们要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充分发挥军事力量在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方面的战略功能,把备战与止战、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为国家和平发展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无实力而乞和平,则和平危;有实力而卫和平,则和平存。新时代人民军队坚持以武止戈,就是要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风险始终保持战略清醒,随时准备打仗,立足现有条件打仗,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有力慑止战争,坚决打赢战争。全军官兵应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把博弈斗争的时局图装入头脑、把战场争锋的态势图悬挂心中,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确保做到全时待战、随时能战。

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倘若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人民军队必将予以迎头痛击,坚决做到敢打必胜、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