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辉 责任编辑:王一亘
2024-04-08 09:59:40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和更为艰巨繁重的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明确要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我们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政策导向,以坚持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为行为准则,以坚持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为安全倡议;国家安全战线要树立战略自信、坚定必胜信心,充分看到自身优势和有利条件,让构建新安全格局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坚决扛牢国家安全重大政治责任,以严格要求、严明纪律、严密举措,切实做好维护政治安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工作,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

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构建新安全格局的社会基础。人民群众是国家安全保护的对象,亦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坚持群众路线,发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引导功能,将国家安全知识与法律普及纳入现行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营造全民普及学习国家安全知识与法律的浓厚社会氛围和良好安全生态,筑牢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强化国家安全领导组织体制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增强国家安全体系应对风险挑战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坚持发挥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的同时,加强法律法规、战略策略、政策文件、标准规范、预案方案等制度建设,发挥好制度管长远、打基础、稳预期的作用,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坚持以国家安全法为引领,制定修订出台国家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网络安全、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相关新兴国家安全领域,堵住国家安全法律漏洞。完善国家安全战略与规划、政策体系,细化优化国家安全战略指导方针、目标、中长期规划和重点领域政策举措,统筹用好各种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

面对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系统性、全局性风险,要统筹专业性与综合性、规定性与自主性、稳定性与灵活性,推动职能型机构专业管理与赋能型机构综合协调相互补充,形成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借鉴集高效能治理、弹性治理和共同治理于一体的敏捷治理理念,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强化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韧性国家、韧性社会建设为载体,加强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发展和安全深度融合。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强化全周期风险管理,提高整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完善重大风险情景构建、巨灾应急准备、风险态势研判、风险防控协同等机制,实现对国家安全重大风险的源头防范、实时监测、智能预警、敏捷治理。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分裂、破坏活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前沿阵地、神经末梢。要树立抓基层的思维导向,强化韧性社会建设,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强化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协同高效,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持重心下移、保障下倾,把基层基础作为前沿阵地,筑牢风险防控的基层基础防线,壮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