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牢群众观念 践行群众路线
■张孟松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树牢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发扬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决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
习主席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和执政之基,也是我们军队打胜仗的最大靠山。我军是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否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关系军队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我军的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军民团结、官兵一致、上下一心、克敌制胜的奋斗史。过去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正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凭着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我们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虽然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党和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的政治优势没有变。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我们依然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相信官兵、尊重官兵、依靠官兵。
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体系部署了新征程上推进政治建军要抓好的6个方面重点工作,其中之一是“恢复和弘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部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站稳群众立场,防止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能不能深入基层、走进官兵,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是衡量一名政治干部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尺。正如我军政治工作的典范罗荣桓同志所说,政治工作就是群众工作,没有群众路线就没有政治工作的效力。在工作中,罗荣桓坚决反对机关干部坐在家里闭门造车,乱出点子,搞形式主义,给部队制造麻烦。他经常找机关各部门干部开座谈会,还带病亲自到部队搞调研,甚至躺在病床上还坚持找人谈话了解情况。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广大官兵是部队建设的主体,处于强军兴军第一线、练兵备战最前沿,是军事实践的主体,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力量。彭德怀同志下部队调研,总喜欢坐下来跟官兵聊一聊,而且坚持要坐战士们的“矮板凳”。他说:“作为干部,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常坐矮板凳。”我们只有贯彻群众路线、密切官兵关系,与官兵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好地了解官兵、服务官兵、凝聚官兵,才能让一切建设部队的智慧充分涌流、一切强军胜战的激情竞相迸发。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古往今来,凡为将者,莫不用情;凡带兵者,无不用心。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这个军队有一个很好的内部和外部的团结。在内部——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后勤工作之间;在外部——军民之间,军政之间,我友之间,都是团结一致的。”有爱则军心聚,无爱则军心散,爱之越深,聚之越紧。我们应坚持用信任、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官兵,带着对官兵的深厚感情做工作,高度重视密切官兵关系、兵兵关系,培养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努力在奋斗强军新征程上汇聚起“生死相依、同舟共济”的强大合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践行群众路线,就要真诚倾听官兵呼声、真实反映官兵愿望、真情关心官兵疾苦,积极主动为官兵着想,想方设法为官兵分忧。始终同官兵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不仅要高度关注那些官兵热切盼望的事情,还要认真解决那些官兵强烈不满的问题;不仅要维护和发展好官兵的物质权益,还要维护和发展好官兵的精神文化权益,把官兵的“小事”当成心头“大事”,真正做到急官兵所急、想官兵所想、解官兵所忧,凝聚起同心奋斗强军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武警山西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