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第83集团军某旅“沙家浜连”:让“芦荡火种”越燃越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程雪 张旭 殷杰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4-20 06:57

刻进骨子里的认同,是他们给出的答案

一副碗筷擦得锃亮,茶杯里的茶水还冒着热气。

2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芦苇荡里养伤的36位伤病员之一、江南抗日义勇军部队机要员钱卓云生前这个习惯,妻子肖兴玉还一直保留着。

每天三餐,80岁的肖兴玉老人都会照样在餐桌上多摆副碗筷,多沏杯热茶。看着碗筷和茶杯,老人常常觉得,爱人就在身边。

距离肖兴玉老人家100多公里,紧挨着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一侧,是忠魂墓区。钱卓云老人的骨灰,就安放在这里。

此刻,纪念馆前人来人往,前来瞻仰的人们,为英烈们献上花环。

同一时刻,“沙家浜连”荣誉室里,下连后首次参观荣誉室的新兵们,正期待着一个视频连线的到来。

电话铃响了,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手机屏幕里,她微笑着和年轻的战友们打招呼。这位老人,正是钱卓云的遗孀——肖兴玉。

“‘沙家浜连’的兵要有血性,练就过硬本领!”透过屏幕,张峰银牢牢记住了肖阿姨的叮嘱。

一次比武竞赛,刚刚参加完5公里跑的张峰银气喘吁吁。紧接着,仰卧起坐课目比赛开始。

由于已经消耗大量体能,张峰银感觉越来越吃力,汗水沿着额头流进眼睛。他拧紧眉头,看到了班长郭成成身后的那面“沙家浜连”连旗。

嘶吼一声,张峰银继续做下去。“你叫什么名字?”比赛结束后,一位领导问。“报告首长,我叫沙家浜!”张峰银回答。

这种对“沙家浜”3个字刻进骨子里的认同,是新一代“沙家浜连”官兵们给出的答案。

在肖兴玉老人眼里,这些“兵娃娃们”都是“沙家浜连”的好后生。她常常为官兵们讲述老伴钱卓云当年的故事。“沙家浜连”是肖兴玉老人的念想,她想让天上的老伴知道,“今天的‘沙家浜连’,越来越好了”。

2021年2月,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百岁老战士们,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

你们青年时代就投身革命,为党和人民事业英勇奋斗,期颐之年仍心系党史宣传教育,深厚的爱党之情令人感佩。

看完这封信,肖兴玉老人更加坚定了宣讲革命故事的决心。

“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严冬,三十六个伤病员,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的鱼米之乡,埋着头流着血呀流着汗……”视频快要结束时,屏幕两端,肖兴玉老人与“沙家浜连”官兵们,一齐唱起连歌《你是游击兵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