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苏区模范”好风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付 艳 郭冬明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2-04-16 06:46

“苏区模范”好风光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纪事

■付 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郭冬明

开栏的话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从点燃中国革命星星之火的江西省井冈山市,成为我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到“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贵州省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出列,标志着我国贫困县全部摘帽,革命老区逐步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振兴发展路径。

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革命老区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昂扬奋进。从即日起,本报在“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总栏目下开设“老区新貌”子专栏,多侧面反映军地合力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加快区域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就和生动实践。

“村子附近新规划了一条高速公路,村卫生院面临拆迁,很多村民担心以后看病不方便。”

“家门口没有医院不行。全村17个村民小组,长冈组及周边人口最为集中,新卫生院选址在这里最合适。”

仲春的赣南革命老区,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青山绿水间盛开,与一幢幢修葺一新的红瓦民居相互映照,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4月13日,记者跟随江西省赣州军分区帮扶工作队,来到位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走在田间地头,村支书廖明和大家讨论着新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规划。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行人脚步匆匆地路过长冈乡调查纪念馆,门口的8个深红大字格外醒目。

1933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来到长冈乡开展农村调查,白天走访群众,晚上开会座谈,写下著名的《长冈乡调查》,称赞当地的工作为“苏维埃工作的模范”。

8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20世纪80年代建好的青砖房、前几年新修的小楼……村民曹承凤家呈“品”字形矗立的3栋房子,见证着老区人民生活的变迁。

当年,贫农马荣海家中不慎失火,土坯房被烧掉一间半。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捐钱捐料,帮他盖起了新房。曹承凤就是马荣海的孙媳妇。

老屋承载着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新房见证了老区群众的好日子。“现在,村里修好了一条条水泥路,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日子和城里差不多!”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赣州市军地尽锐出战,截至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110余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饮水难、用水难,曾长期困扰着长冈村村民。赣州军分区帮扶干部李超清楚记得,2019年10月的一天,帮扶工作队正在稻虾种养基地查看晚稻收获情况,突然一名村民迎面走了过来。“看到穿迷彩服的解放军来了,村民就向我们反映,当时几个月没有下雨,日常生活和田里灌溉的水都不够用。”李超告诉记者,了解这一情况后,军分区协调县自来水公司,出资为全村每户人家连通自来水管。同时新建一座提灌站,从长冈水库为农田引来灌溉用水,曾经的“望天田”变成了“致富田”。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在长冈乡调查纪念馆,讲解员陈丽萍即兴为游客唱起兴国山歌。她说,如今的长冈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旅名村。长冈乡调查纪念馆、毛泽东旧居、列宁小学等红色景点修缮一新,集培训、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红色旅游中心建成,融访谈、体验、情景教学为一体的红色党课成为特色品牌……融入兴国县全域红色旅游发展,长冈村走出红色旅游牵引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

“当年,村里的青壮年参加红军,就是为了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如今,村里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多人选择回乡创业。”1933年,长冈村村民谢芬林的太爷爷谢凤招告别妻儿参加红军。2014年,谢芬林和妻子乘着红色旅游的东风开办农家乐。“这几年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年营业额有几十万元!”

“模范兴国”。在兴国县将军园,3面红色军旗组成的巨大雕塑上,这4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兴国、赣南、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这些在红色历史中的闪亮地标,正阔步踏上发展新征程。“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高质量发展示范”。今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相继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吹响了新时代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复兴号”呼啸驶过红土地,昌赣高铁在兴国县拐了一个接近90度的大弯。“兴国弯”将这个“将军县”拉进高铁的版图,也拉进发展的快车道。

“20多年前京九铁路刚建好,妈妈背着我走了很远的路,带我去看火车是什么样子。”兴国县文物局副局长卢婷说,“现在,我抱着自己的孩子坐高铁,告诉他,这是能改变我们兴国命运的大交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