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绿了大地,暖了民心!榆林市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纪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彭冰洁 赵洪权等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2-05-08 06:55

绿了大地 暖了人心

——陕西省榆林市推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纪事

■解放军报记者 彭冰洁 通讯员 赵洪权 蔡卓桦

陕北初夏,天朗气清。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的山梁上,树木葱郁,绿意盎然。阳光掠过林梢,洒向村东头的一排窑洞。窑洞前的平地上,72岁的老民兵连长高锦仁正在晒太阳。

“以前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如今层层梯田盘山头、高山松柏连成片。与水土流失较量了一辈子,治沙治沟,我们一直坚持着哩!”见到记者,高锦仁打开了话匣子。

新中国成立初期,位于陕甘宁革命老区的榆林,55%以上的面积被沙地覆盖。北部风沙草滩区狂沙肆虐,村庄被压埋,农田被吞噬;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植被稀疏……

“种树,必须种树!”榆林人开始向沙漠“进军”——

1950年,榆林筹建陕北防沙造林林场,拉开了造林治沙的序幕。1974年,54位年轻姑娘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成立了女子治沙连,大家靠着“一把铁锨两只手”与黄沙“搏斗”。1983年,为破解沙漠无路、造林物资运输难题,空军某部支援榆林开展飞播造林……

青山为证,“绿海”为凭。70多年来,一代代军民向沙漠“宣战”,将榆林的森林覆盖率从0.9%提高到36%,治理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面积1.8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量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2.9亿吨,860万亩流沙被成功锁住。

既精心呵护绿的底色,又积极推动发展“蝶变”。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指着一座水库说,这就是高西沟村的“金山银山”。“过去,水库主要用于灌溉,如今在保障灌溉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迎来四方游客。”

近年来,高西沟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成水土保持生态展览馆、苹果采摘园、盘山梯田观光点等10余处景点。“依靠生态观光旅游,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89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从榆林放眼“陕甘宁”,一幅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缓缓铺展开来。

被誉为“陕北好江南”的延安南泥湾,自2017年以来,坚持红色基因铸魂、科技创新引领、招商引资带动、绿色产业富民理念,建起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推出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以及农耕体验项目,人民群众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

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在推进退耕还林、退草还林、草畜平衡的基础上,倾力打造生态文明小康村。“农家乐”“牧家乐”等民俗体验项目持续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深受游客青睐,摘掉“穷帽子”的甘南人,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的渝河,曾经因为工业、生活污水污染,变为一条臭水河。经过生态修复,渝河重现水清岸绿,沿岸新建的3座公园,成为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绿了大地,暖了民心。今天的陕甘宁革命老区,已经翻开崭新的时代篇章:大漠草原、森林湿地在这里交汇绵延,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在这里融合发展,“绿水青山”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大地葱茏,万物生长。行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嬗变处处可见:一河一川清水流淌,一峁一梁生机勃勃,一村一寨笑声朗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