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六一前夕,“八一爱民学校”校歌《红飘带之歌》再次响起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潘娣 王静怡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2-06-01 07:05

多年来,人民军队援建360所“八一爱民学校”,倾情呵护老少边穷地区青少年健康成长——

春风育桃李  新芽竞粲然

山海牵手梦想开花

■海军研究院政治工作处干事 王静怡

又到了“六一”国际儿童节。山里的孩子们最近学习生活得怎么样?和千里之外的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银锋村海军希望小学负责人视频连线后,我的心里踏实了许多。

一个多月前,为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孩子们给单位寄来自己动手用玉米、红豆、高粱等制作的立体画,还录制了为海军庆生的小视频。充满海军元素的创意作品、满怀热爱的深情眼神,让我和同事们深受触动。

位于西南深山里的石阡县,1998年被评定为革命老区,红军长征时曾两次过境并留下许多战斗故事。所辖银锋村,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因素影响,直到新世纪之初还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孩子们只能挤在一座始建于100多年前的东王庙里上课。

唐国政是土生土长的银锋村人,在该校任教36年,他告诉我们:“过去,近200人的学校仅有3间教室,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学生上课要自带课桌椅,时常出现3个人挤1张长条桌的情况。”

2001年,好消息从北京传到2000余公里外的银锋村。当年2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研究院派代表前往银锋村小学签订援建协议。建校舍、修操场、添器具。那一年,银锋村小学更名为“银锋村海军希望小学”,后来,与龙塘镇小学一并纳入“八一爱民学校”名录。

“深山”传承红色血脉,“深蓝”点燃纯真梦想。那梦想,是“走出大山、奔向世界”,是“好好读书、报效国家”……

多年来,海军研究院几经调整,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然而,帮助大山孩子们勇敢追梦、实现理想的使命,一直像一场持久的接力赛,从未中断。研究院建立了常态援建机制,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嵌入海军精神、科研文化特色元素,为山区孩子讲好强国故事、强军故事、海军故事。

2016年暑期,院里协调海军希望小学16名优秀学生代表第一次走出贵州,来到北京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在天安门广场、军事博物馆和海军研究院院史馆,留下人生最为珍贵的回忆。那次活动,院机关牵头组织“放飞梦想、走出大山”主题座谈,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理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2018年,在研究院资助下,学校完成新一轮改扩建,新食堂、宿舍等拔地而起。

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银锋村海军希望小学学生的创意作品。周怀平摄

在各级支持帮助下,海军希望小学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据统计,学校已先后走出国防科技大学、空军航空大学、海军工程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贵州大学等军地高校百余名毕业生,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研究院的定点援建,帮助一批批大山学子播下梦想的种子,期待这些山海牵挂的学子,积蓄向上生长的力量,迎来灿烂的绽放。

(周文基、周怀平、解放军报记者钱晓虎整理)

不负期待追光前行

■火箭军新墩希望小学六年级三班学生 吉明珠

我的学校很特别,名字里带着“火箭军”3个字,我们的校服也很特别,是带着火箭臂章的迷彩校服,成为这里的一名学生,我感到温暖与自豪,因为一直有一群同样穿着迷彩服的解放军在关心我们高原孩子的成长。

学校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多巴镇,小学二年级时,我们从距离多巴镇10多公里的老校区搬到离家不远的新校区。走进高大的教学楼,看到功能先进的多媒体讲台,还有图书馆、实验室、音乐室、体育器材室等专业教室,大家赞叹不停。老师告诉我们,这所“八一爱民学校”是火箭军部队援建的。

前不久,学校邀请解放军哥哥刘明欢远程连线,没想到他竟然是我们的学长。刘明欢哥哥说,要不是当年有解放军的关心和资助,自己可能还在高原放牛牧羊。他叮嘱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那次视频连线后,班里好多同学都说,长大后也想成为一名解放军,让自己的照片也贴在教学楼的“火箭军文化墙”上。

搬入新学校的第2年,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火箭军部队一年一度的捐赠仪式。站在台上,性格内向的我多么渴望能对他们说一声“谢谢”,可就是扭捏半天不敢走上前。

一位皮肤黝黑的叔叔注意到我,主动走到我跟前,询问我的班级和名字,我紧张到不敢直视他的双眼。叔叔问我:“国旗台前的那几个字你记得吗?”我回答:“是爱国、爱党、爱军、爱校。”叔叔向我竖起大拇指,笑着说:“你很棒,以后要更勇敢,要继续加油!”叔叔的这句话和他身上透出的军人独有的阳刚之气,顿时让我心中充满力量。

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从班级30多名进步到第1名,还拿到了“火箭军丝路奖(助)学金”。这是由对口帮扶的火箭军部队出资,专门针对优等生和贫困生发放的,每年仅有2%的学生能够拿到。有同学说我像是坐了火箭般向上蹿。

我没告诉他们,我确实能感受到一种被火箭托举的力量。在学校大门口,有一座一枚火箭携着一支金色钢笔腾飞的雕塑。校长说,托举我们这些高原孩子梦想腾飞的是火箭军官兵,更是伟大的祖国,我们这些成长在幸福新时代的少年,没有理由不努力奋飞。

我想说,很幸运穿上了这身温暖的迷彩校服,未来也一定不负那一群温暖迷彩的期待。

(解放军报记者邹菲、特约记者岳小林整理,雷伟秀协助采访)

育好种子广播四方

■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雷锋小学”副校长 陶凤伟

前不久,学生们收到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陆军第79集团军某旅官兵的来信和儿童节礼物。他们开心不已,纷纷拿出纸和笔,给大哥哥大姐姐们写起了回信。

信中,有的学生分享做好事的感想,有的学生写下自己的烦心事。学生韦程足足写满3页信纸,在信中对官兵们的无私资助表达感谢,也立下了长大后从军报国的志向。

2019年,在该旅的援建下,这座有着50多年历史的乡镇小学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老师们授课时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影像资料,教室里还新换了双层玻璃窗,琅琅读书声再也不会被附近高速公路的噪音打断。

子弟兵的倾情援建,给我们这所“八一爱民学校”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设施的更新完善,还有教师力量的全面提升。

在部队的沟通联络下,我们与全国30多所中小学校结成“手拉手”学校,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合作机制,创立了经验交流平台,邀请教育专家对我校教师进行帮带指导。

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品德、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该旅官兵关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定期与学校共同开展“重温雷锋精神、讲述雷锋故事”评比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富有特色的国防教育活动。有的官兵还成为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来到学校,结合自身经历讲雷锋故事,教同学们打军体拳,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多年来,学校先后组织近百名学生走进军营,近距离感悟雷锋精神,深层次体验军营生活。雷锋纪念馆里,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小小的眼睛瞪得溜圆,生怕落下哪一个细节,低年级的学生们踮着脚尖也要仔细看看展柜里的藏品。

在该旅营区,学生轩轩第一次见到资助了他3年的解放军哥哥,他连忙拿出了自己的“雷锋日记”让哥哥看。这本日记记录了他在生活中做过的每一件好事,也记录了他从功课落后的少年成长为三好学生的蜕变历程。

如今,学生们走进校门,第一件事就是向教学楼前的雷锋塑像敬礼问好,这是“雷锋小学”一道独特的风景,期望他们能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

(姜自恬、付善柱、解放军报记者钱晓虎整理)

传递温暖回报恩情

■新疆库车市阿格乡康村“八一爱民学校”毕业生 努尔比古丽·尼亚孜

前不久,我回到“八一爱民学校”,旁听了一堂主题为“说说我的梦想”交流课。在孩子们描绘的美好未来中,不少人表示要参军当一名战士,还有小朋友说想当一名教师、航天员。童言质朴却真诚,让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个年幼的自己。

2009年,新疆军区某师官兵开始援建康村“八一爱民学校”。在那之前,因为家境贫困,我和许多小伙伴一样一度有过辍学的想法。解放军的到来让我们拥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用上了种类齐全的设施器材,他们还资助我们上学,让我们有了追梦的勇气。

在学校“国防教育基地”的正中央摆着一个铜像——一位老人与解放军握手,旁边站着一位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那个铜像女孩的原型就是我,我是“八一爱民学校”的第一批学生。

我很庆幸,在我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解放军伸出了援助之手。我还记得爸爸带着我向解放军叔叔库尔班表示谢意,他对我说:“我们会做你坚强的后盾,你只需要开心快乐生活,刻苦努力学习知识。”那一刻,我心中产生一股强大的安全感和紧迫感,我下定决心以后要当一名老师,回到家乡教书育人,回报这份无私的真情大爱。

新疆库车市阿格乡康村“八一爱民学校”学生近距离触摸武器模型。董云杰摄

2015年,我如愿考上了阿克苏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我回到家乡,成为阿格乡中心幼儿园的一名老师。

我经常给小朋友们讲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希望把红色火种播撒在少年儿童心中,激励他们树立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019年结婚后,我又一次要离开康村。面对搬迁后的工作选择,我毫不犹豫地向新疆军区某师“雄师幼儿园”递交了简历,并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成功入职。

在解放军的关爱中长大,我始终认为,温暖是可以传递的,把温暖他人的火种传递下去就是最好的报恩。我不会忘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恩情,会一直尽我所能温暖边疆孩子们的成长路。

(胡世坚、萨妮娅整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