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点火”天地惊: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选杰  李兵峰责任编辑:杨红
2016-06-30 20:00

和平盾牌 正义之师

——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记者张选杰、李兵峰

风雨半个世纪,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镌刻着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奋进的身影——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肩负特殊使命“横空出世”到国庆35周年首都阅兵揭开“神秘面纱”,从卢沟桥边的第一片营地到崇山峻岭中的第一座发射竖井,从大漠戈壁的第一朵蘑菇云到东海演习的第一次初试锋芒……

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之际,被誉为“和平盾牌”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迎来组建50周年的光荣时刻。让我们穿越时间的长河,从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片段中,探寻中国火箭军的前世今生。

孕育而生:临危肩负神圣历史使命

创建战略导弹部队,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上世纪中叶,新中国刚刚成立,超级大国竞相扩充核武库,世界处于核阴霾笼罩之中,企图把刚刚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再次压倒。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曾发出“要在中国东北扔几颗原子弹”的“核讹诈”。

面对这种形势,毛泽东以伟大政治家的豪迈气魄和远见卓识宣告:“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7年,中国逐步组建了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和教学机构和人民解放军地地导弹训练大队。就在中国“地地导弹第一营”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后,1964年深秋,中央军委下达了在某地组建第一个战略导弹阵地的命令,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官兵,开始陆续汇集。

不到两年时间,一批批不同型号、不同发射方式、不同样式的能打、能防、能贮存、能指挥、能生活的战略导弹阵地,陆续出现在东北雪原、南国密林、西北高原……

1966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一支掌握现代化尖端武器的新型部队在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正式组建。周恩来同志亲自确定了它的名称:第二炮兵。

组建初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官兵们克服没有经验,缺少教材、器材和人才的困境,风餐露宿、战天斗地、白手起家,用萝卜刻成元器件,用白铁皮敲成仿真导弹模型和发控台,托举起中国导弹腾飞的希望。

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完成核弹头、导弹“两弹结合”试验发射,彻底结束了“有弹无枪”的历史,迈出铸就大国长剑的第一步,真正意义上开启中国战略核力量建设的大幕。

从此,中华民族的“战略铁拳”铸就。历史也最终证明,战略导弹部队的创建和发展,壮大了我国国防实力,为共和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堤坝”。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