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河南省军区挖掘焦裕禄精神时代价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张红旗 王根成 责任编辑:乌铭琪
2021-06-10 14:39:10

河南省军区挖掘焦裕禄精神时代价值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仰望焦桐,不改英雄意气

■张红旗 中国国防报记者 王根成

开封军分区官兵在焦桐下聆听焦裕禄故事。

小满过后,豫东平原的麦子像金色的海浪随风起伏。

眺望兰考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棵棵泡桐树。其中一棵与众不同,它拥有自己的姓名——焦桐。这棵挺立在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口的泡桐,是1963年焦裕禄亲手栽下的,如今已满目苍翠。

它是焦裕禄“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见证——盐碱地扎根、风沙中成长,已成长为一棵26.4米高的枝叶参天的大树;它见证着百姓对焦书记的深情——村民魏善民50多年来义务守护,每年到焦桐树下聆听焦裕禄故事的参观学习者更是络绎不绝。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2014年3月,习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动情地吟诵了自己填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指出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每一次面对焦桐,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5月24日,开封军分区组织干部职工沿着焦裕禄生前战斗的足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兰考县人武部军事科参谋张华动情地谈起往事。由现役军官转改文职之初,张华情绪低落。恰在此时,他接到带队到焦裕禄干部学院参观学习的任务。“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站在焦桐下,和大家一起诵读焦裕禄的临终遗言,张华心里渐渐亮堂了——这才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执着!干的工作还是一样的,自己何必纠结于身份?!他感慨,焦桐就是一面镜子,常来照照,心里没有解不开的疙瘩。

“桐花落,夏收忙。马上进入夏收季节,咱帮扶的160户建档立卡户有没有需要帮助的?”焦桐下,兰考县人武部部长唐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悟——焦裕禄到贫困百姓家家访时,一句“我是您的儿子”让百姓热泪盈眶。其实,让群众感受到他的满腔赤诚的不仅是那句话,更是他在风雪里、在暴雨里、在飞沙中行走的身影,是他为分析土地成分,抓一把碱土就放进嘴里品析的行动。

“没公车的时候不愿乘公交车下乡,驻村帮扶看到泥巴路不敢脱鞋,我和不少同志都存在这些问题……”仰望焦桐,兰考县人武部副部长徐恩阳反思:“不论是服务乡村振兴,还是抓大学毕业生征集,如果缺少脱鞋下田、吹糠见米的作风,效果就无法保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焦桐下听焦裕禄故事,更要学习他的‘三股劲’——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对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

向人问及焦书记,总惹乡亲泪满襟。在东坝头乡张庄村,年过半百的村委主任申学风向官兵讲述乡村往事: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大风口,刮风时乡亲们说话都能吃一嘴沙,肚子却是一年到头填不饱。1962年底,焦书记来到这里,带领大家向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发起挑战。在焦书记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上阵,找到了治理风沙的良策,风小了、沙少了,兰考大地生机焕发。几十年过去,当地面貌有了可喜的改观,但在全国范围内比,发展依然滞后。2014年3月17日,习主席来到这里,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鼓励大家早日脱贫。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部队帮助下,2017年3月,兰考县全面脱贫。张庄村现在更是瓜果飘香,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走出张庄村,田野里、道路旁,一棵棵挺拔的泡桐树,像是麦田的守护神,静静矗立在田边。一辆辆装载着由泡桐制成的古琴、琵琶等民族乐器的厢式货车从兰考驶向全国各地。如今,兰考的泡桐产业链已带动4万多人就业,产值20亿元,泡桐树成为真正的“摇钱树”。

“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泡桐树下,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滚滚黄河东逝水,喜看麦菽千重浪。走在杨柳长堤,前来追寻焦裕禄精神的人流,像骀荡的长风,像奔腾的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