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延安:挺起中华民族全民抗战不屈的脊梁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勇 等责任编辑:康哲
2015-08-24 22:25

2015年,盛夏延安,延河水边,宝塔山下,游客往来如织。从凤凰山顶俯瞰,一条条大道延展开去,满目苍翠。

70年前,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那个夏天,整个延安城化作欢乐的海洋,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全民族抗战胜利。

延安,这个位于中国西北一隅的小城,那时是中国各族人民心中的“圣地”!是反法西斯国际友人眼中中国的希望!

瓦窑堡的窑洞中、洛川的会议室里、凤凰山麓的煤油灯旁,中国共产党人擎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终促成全民族的觉醒与团结。

延安,就如同那个历经日军17次轰炸岿然矗立的宝塔,竖立起一座不灭的“灯塔”,指引着中华民族顽强抗争奋斗前行的方向。

“灯塔”不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从这里高擎

从长征时喊出“北上抗日”的口号,到东征打出“抗日先锋军”的旗帜,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从民族大义出发,高擎起团结抗日的大旗。

1935年12月,陕北大地,千里冰封。子长县瓦窑堡镇一孔窑洞内,13名共产党员倚桌围坐,全民抗战的战略思想正在辩论中酝酿。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策动华北自治,全民族陷于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将何去何从?

毛泽东、张闻天等人认为,在日本加紧吞并全中国之时,社会各阶级、阶层、政党及武装力量间的关系已经改变,中国共产党应该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一切赞成抗日的力量。

“我们的任务,是使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统一思想之后,大家心情愉悦。“会议结束,博古走出窑洞,扶了扶眼镜,开怀大笑。”瓦窑堡革命旧址纪念馆原馆长王志厚这样回述当时的情景。

宣言即成行动。

瓦窑堡革命旧址内,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了1936年2月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东征的场景。毛泽东亲率红军主力,希望穿过山西开赴华北前线与日作战,遭到阎锡山和蒋介石军队的阻拦。75天战斗过后,山西20多个县建立起苏维埃政权或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决心,得到了全国上下的拥护和响应。

王志厚说,瓦窑堡会议和红军东征,是全面抗战的前奏与序幕,吹响了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战的号令,既是对“一二九”爱国运动的声援,更促成了全国抗日救亡的浪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