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会宁会师 彪炳千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科进 李佳豪 丁 涛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1-04-16 06:24:28

会宁会师 彪炳千秋

——走进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

■解放军报记者 张科进 李佳豪 特约记者 丁 涛

素有“陇秦锁钥”之称的甘肃省会宁县,群山环抱、小河缠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沿西兰公路前行,由“会师门”入城,一座通体红色、飞檐翘角的高塔映入记者眼帘——这便是会师纪念塔。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由此开启崭新篇章。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国内时局演变和夺取宁夏、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需要,作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战略决策。”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讲解员杨婷告诉记者,周恩来建议将会师地点放在会宁,理由是那里是陇中重镇和交通枢纽,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必须经过会宁。红军会师会宁,既占领了枢纽地带,又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听了他的建议,毛泽东当即表示赞同:“好,三军会师,就放在会宁。”末了,又补充说:“会宁,好地名,好地名啊!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随后,经过英勇奋战,红一方面军全歼会宁守敌,占领了县城。

10月9日,会宁大街小巷红旗遍布、锣鼓喧天。在会宁群众的夹道欢迎下,红四方面军官兵进入县城。伴着“红军胜利会师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红一方面军官兵热情地将毛衣、毛袜、手套等慰问品,塞到红四方面军战友手中,他们握手、拥抱,互致问候……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会宁,那是我们的伟大胜利!”甘肃省军区原政治部主任、老红军刘德元曾回忆说,“和红一方面军会合,我们就像漂泊在外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一样,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温暖。”

10月10日,庆祝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联欢会在会宁县城举行。纪念馆中,一封落款为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贺电中,有一句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各军师团营连排班首长及全体红色战士同志们”。

“把军长和班长同列首长,这在中央诸多文电中,极为少见。”杨婷说,“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党中央喜悦激动的心情。”

在象征红军胜利会师的一组雕像前,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委会主任任秀珍深情地讲述了“牺牲在长征终点的小红军”的故事——

1936年10月9日,会宁当地一名叫魏煜的孩童在街边玩耍。突然,国民党一架飞机呼啸而来,并投下炸弹。

危急时刻,一名小红军赶忙将魏煜护在身下。当硝烟散尽,人们在小红军的遗体下找到了获救的魏煜。

“为了报答恩情,魏煜的父亲魏鸿儒将小红军安葬在自家的祖坟,并立下规矩:魏家人要像对待先祖一样祭奠小红军!”任秀珍说。

记者采访时,恰巧碰到魏煜的小儿子魏长征再次来到小红军墓前祭扫。他告诉记者,他们兄弟3人,分别叫“继征”“续征”和“长征”,合起来就是“继续长征”,“父亲想让子孙后辈们永远记住这名牺牲在长征终点的小红军”。

“继续长征”,不仅寄托着魏煜的情愫,更承载着会宁群众的美好期望。任秀珍告诉记者,会宁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勤劳踏实的会宁人先后建起近300个特色产业园。如今,百余个贫困村、近17万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长征精神励后人,会宁儿女再出发!”漫步在宽阔的街道上,张贴在灯箱展板上的标语分外醒目。任秀珍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壮举已成为历史,但革命先辈留下的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砥砺前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