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报记者:边境作战抵近前沿 非典袭来奔赴一线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徐文良 江宛柳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6-01-04 04:03

战场硝烟起,我抵近前沿

■徐文良

我十分庆幸,自己的军事记者生涯是从血与火的战场起步的。

1984年4月12日,我正式成为解放军报社记者。当月,一场不可避免的边境反击作战即将打响。

当时军报前线记者组由3名记者组成:组长杨先厚,老记者叶穗,“新兵”徐文良。按照计划,需要在前线基本指挥所、前进指挥所和主攻团各配置一名记者。组长杨先厚出于对新记者的爱护,安排我在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基本指挥所收发一线稿件,或按照指挥所提供的战报学写战地新闻。可我坚决要求到主攻团、到前线去,组长成全了我这个“新兵”。我到主攻团报到的那天晚上,又说服刘团长让我到尖刀五连去。

永远记得到五连的那天上午。一场春雨笼罩五连驻地,天流泪,地淌水,出征誓师大会在大雨中进行。韦连长在队列前端递给我大半军用茶缸白酒说:“记者同志,假如我牺牲了,请在《解放军报》上留下我们五连的名字!”我在与五连同吃同住同备战的30多个日日夜夜里,逐个认识每一名随时准备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尊严的官兵,真实记录下他们出征的悲壮、参战的英姿和勇士的忠诚。后来,我在五连写出了《两地婚礼》等战地新闻。

也许正是这一缸无色液体,把我酿造成为军事记者。我初入战场,初识了韦连长这样的血性军人;我初知战争,初懂了祖国的和平与人民的平安就在军人的生命里。

我所在的前线战事暂停后,又奉命跟随江永红同志转入另一前线工作,从此开始了战地记者生活。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扣林山、罗家坪大山,每爬一次山,都是我对军事记者职业精神的攀登;那拉口、李海欣高地、208、左2、右13前沿哨位,每跑一趟阵地,都是我对军事记者职业目标的追赶。我在血与火的战场一线洗礼中,写出了《老山记得他们》《4分20秒的夫妻“情话”》《请理解“光荣之家”对祖国的爱》《彝家五雄鹰》等战地新闻,完成了从报道骨干到职业记者的蜕变。

采写《老山记得他们》时,我和战友范江怀在前往老山主峰一线阵地途中,被一阵阵炮弹炸得躲在猫耳洞里,经历了两小时地动山摇的震动、撕心扯肺的轰炸,完成了又一次对战争、对军人的认识,受到了又一次军事记者的职业洗礼。我和江怀将一批虽有战功却没有军功章的官兵事迹搬上军报一版头条,为这些无名英雄“颁发”了一枚最大的“军功章”。稿件发表后,前线政治部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部队将这篇报道“当成文件学,当成镜子照”。

我始终认准一条做记者的铁律:到生产新闻的一线前沿去,我以我身写新闻。在前线累计工作21个月,我同轮流到前线工作的编辑、记者合作,先后报道出13个被中央军委和成都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战斗英雄和英雄集体。

我在新闻前沿工作了17年,使我受益终身的是军报两位老领导的话。老社长吕梁,在我获得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一等奖时对我说:“徐文良,没有战场你站不起来!”老总编辑吴之非,得知我在战场前沿“疯跑”时说:“告诉徐文良,军报记者是跑不死的!”

(作者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四川省军区绵阳军分区原政委)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