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姥爷刚入伍时照片
题记: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姥爷于同年参军入伍,在解放军二野七纵直属的随营学校学习,1947年春分到解放军七纵十九旅宣传队,同年6月随刘邓大军从安阳出发千里挺进大别山。
我今年已经83岁了,1946年入伍,67年前的1947年,我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由于年龄太小编制在宣传队,革命的环境是艰苦的,但是革命的队伍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体贴,那些在大别山里面发生的久远的、却刻骨铭心的故事始终在我的脑海与心间,久久萦绕不曾离去。
一、饺子的故事
1947年7月底,我跟随大部队进驻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入敌军的心脏,刘邓首长的指示,再困难也要在大别山站住脚,当时在敌强我弱,敌我力量悬殊30多倍的实际情况下,我们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与敌人兜圈子,一会儿向西打,一会儿向东打,瞅准机会突袭敌人,在运动战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开创了正规军打游击的先例。随着敌我双方战斗的白热化,我们在大别山里的时间非常紧张,经常每天行军120公里左右,白天通常部队没有时间做饭,有时一天吃不上一口饭,最艰难的时候我三天只吃了一块姜差点没能饿死,好不容易有一次吃饭的机会,吃的不是熬玉米粥就是煮豆子,而且没有盐,十六七岁的小伙正是能吃的时候,怎么都感觉饿得慌。记得在1948年春节,部队四处征粮,营长好不容易在山里一个村子里借了一点白面和粉条,大家欢天喜地包饺子吃,烧水的时候,所有的战士都围在锅边,催着把火烧大一点,饺子刚刚包好了,远远的听到枪响,第一颗消息树倒了,大家慌慌张张把饺子倒入水还没有烧开的锅里,第二棵消息树倒了,营长果断下命令:“集合,准备战斗!”大家拿起驳壳枪,用最快的速度把饺子装起来,所有能装饺子的东西都用上了,我找了一个帽子装着饺子,那饺子刚刚下锅,外面很烫,里面还是凉的,热气还没有进去,吃的嘴里粘牙,我又饿又急管不了那么多,一口一个,等饺子吃完了满嘴烫的都是水泡,盼了一年的年饭就是这样吃的,但确实是最香的一顿饭,直到现在我最爱吃的还是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