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与武器辩证统一,注重发展战略装备体系
当今世界,科技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就其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是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战斗力系统中,人的因素的发挥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的因素的发挥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中的不断应用,越来越显示出物(主要指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战争实践告诉我们:战争中的精神力量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但却不是无限的。把精神的作用提升到完全能够取代装备、抵消武器作用的地步,最终距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不重视武器装备,精神在战争中的作用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战争中要取胜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建设一支掌握先进武器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目标。我们应不断提升战斗力的科技构成比例,把武器装备建设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
艺术与规则辩证统一,注重增强谋略科技构成
战争对抗不仅是力量的对抗,也是一种智慧的对抗。军事指挥既然被称之为艺术,说明它不是照条文操作或单纯计算就能解决的,同时谋略制胜必须依据一定的物质力量才能充分显示出巨大的作用。面对战争复杂性的增加,单纯的技术,或者单纯的谋略,都不可能掌控战场的主动权。因此,应该谋力并举,既要讲求战争指导的艺术,又要注重力量或实力,使二者相互支撑不偏废。一方面要认识到增强军队实力是施谋用略的根本前提。另一方面,创新军事理论必须有更宽广的视野、更敏锐的思路、更远大的眼光,积极汲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瞄准世界学术前沿,着力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力争在一些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上取得突破,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我军坚持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插上科技翅膀,实现我军战略战术在新的更高水平上焕发强大生命力。
军队与社会辩证统一,注重借助军民融合力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战争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和法宝,但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人民战争中军事结合模式需要升级成为高级版本。必须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全面推进基础领域、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行业标准军民通用,探索完善依托国家教育体系培养军队人才、依托国防工业体系发展武器装备、依托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的方法路子。广泛开展军民合建共用基础设施,推动军地海洋、太空、空域、测绘、导航、气象、频谱等资源合理开发和合作使用,促进军地资源互通互补互用。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优化预备役部队结构,增加军兵种预备役力量和担负支援保障任务力量的比重,创新后备力量编组运用模式。增强国防动员科技含量,搞好信息资源征用保障动员准备,强化专业保障队伍建设,建成与打赢信息化战争相适应、应急应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推进军事力量与各领域力量综合运用,建立完善军地联合应对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行动机制,充分利用社会优势来支援保障和参与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