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队列中,心底在冲锋,他的“风花雪月”是为强军而歌
“行进队列中,昂首挺起胸,一身阳刚正气,威武又光荣。前进队列中,青春火正红,呼啸风花雪月,燃我强军梦。铁马秋风,激荡豪迈心胸;战地黄花,抒发壮丽深情;楼船夜雪,磨砺英雄肝胆;边关冷月,照我盘马弯弓。高歌队列中,心底在冲锋,战胜一切强敌,我是中国兵。”
这几天,与阎肃合作过100多首作品的老搭档、著名作曲家孟庆云正忙着为他的新作《风花雪月》谱曲。“何止是这一首《风花雪月》啊,阎肃的一件件作品都在生动诠释着军人当有怎样的‘风花雪月’,歌词透着那个美劲儿啊,让我每次都为之惊艳!”
阎肃的“风花雪月”是强军文化的“风花雪月”,看似信手拈来的背后,实则凝结着阎肃毕生的创作追求。
空政文工团团长张天宇感叹:“在人民空军发展壮大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有阎老的作品在记录和传唱,这真是太了不起了!这非有浓烈的军人情结做不到,非有真挚的空天爱恋做不到。”
的确,从20多岁创作第一首空军题材歌曲《只因为我的银燕是祖国造》,到《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云中漫步》《当你飞行的时候》《天兵》《梦在长天》《我就是天空》《缀满红星的战鹰》《谁在长空吹玉笛》……阎肃一生创作的千余部文艺作品,有三分之二都是戴着军帽、穿着军装、走着正步、驾着战鹰的兵歌、战歌,革命军人的大爱情怀和英雄气概是歌声永远的基调。
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78岁的阎肃请缨参加。组织上考虑到他腿脚不便,没有批准。当他在电视中看到空降兵15勇士冒着生命危险从5000米高空跳伞营救灾区人民的事迹报道后,连夜谱写创作出《云霄天兵》。歌词充满军人舍我其谁、搏击云天的英雄情怀。
“我心有梦,我情有独钟。江山如画,把星汉尽揽怀中。我心有梦,我情有独钟,攀星摘斗,我夜夜遥望碧空,扶摇直上九万里,何惧那八面罡风。”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阎肃从心底里写出这首《梦在长天》,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碰撞融合,让多少空军人心生无限豪气血性。
阎肃一辈子最爱穿军装,最爱写军歌。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戏剧评论家季国平这样评价阎肃:他的军旅作品立意高、气象大,但内容不空,口气不硬,字里行间寓意深邃又明白晓畅,境界高远且尽得风流。
2006年,阎肃到某航空兵部队采风,适逢部队夜航。他在无意中听一位飞行员家属说:“夜航你们看不见的,我能听见;你们看见的是天上的星星和地下的灯,可是我能听见他在九天之上呼啸长风的声音!”这句话让阎肃不禁心头一颤,一个“听”字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一首《谁在长空吹玉笛》随之流诸笔端——“清凉寂静的月色里,是谁在长空吹玉笛?一声声似断似续,一声声如丝如缕。拨动我心绪,揉进我惊讶,我知道那是你。我愿化身嫦娥,张开飞天羽翼……衷情陪伴你……为你歌一曲。”优美的词曲,将军人保家卫国的豪情与家属牵挂亲人的柔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前些年军旅文艺“硝烟味”淡了,讲时尚的多,讲兵味的少。而阎肃却始终信奉:军队的文化工作者如果做不到“姓军为战”,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
“穿这身军装,我就要写军歌,这叫士为知己者死!”阎肃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