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二胎”有底气,航母“二胎”长啥样?

来源:《环球军事》杂志作者:晨枫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2-17 09:58

再“生二胎”有底气

在再造辽宁舰的过程中,中国已经对航母技术和建造积累了海量的第一手认知和具体技术,事实上,除了基本舰体,全舰是重造的。这是建造第二艘航母的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遗憾。一部分是因为“瓦良格”号已有的舰体和舰桥结构的限制,过度改动超过现实可能性;另一部分是由于进度要求规定的设计冻结时间,不大动干戈返工的话,更新、更好的想法或者技术超过了冻结节点就难以再整合进去。辽宁舰的使用经验提供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另一方面,第二艘航母之后还会有更多的航母,在第二艘航母上把在辽宁舰没有走过的从零开始的航母建造之路走完,比贪多求全更为重要。第二艘航母应该是辽宁舰的改进,而不是全盘重新设计。

中国海军如要保持航母在海上可持续的常年战备存在,需要至少保持一艘在海上巡逻,一艘在基地修整,另一艘在船坞大修、升级,最好还要有一艘在海上训练。这样需要至少4艘航母。从部署上来说,在不同海域分别部署,交替覆盖,也比较有利。这样的话,第二艘航母按照改进型辽宁舰建造,大小、布置和技术大体相同,但具体细节和结构有所改进,不仅可以缩短建造周期、降低技术风险,还有利于小步快跑、积累航母建造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建造第二批两艘,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航母建造应该有一点批量,实现一定的标准化和技术共享,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也便利海军的保障。但也不必拘泥于绝对一致,毕竟这是高价值、低数量战舰,有所差异是容许的。美国10艘尼米兹级航母也是每一艘都有所不同,后一艘根据前一艘的经验和更新的可用技术而有所改进。

更遥远的猜想

以上对第二艘航母的具体情况都只是估计,对于第三、第四艘航母的状况就更是“猜想”了。首先是时间问题。中国海军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只争朝夕,但另一方面也并不需要搞军备竞赛,没有必要一下子大干快上。相反,为了保持航母设计、建造能力的可持续性,相对均匀而合理间隔的连续建造反而是必要的。比如说,考虑到航母的使用周期至少40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每10年建造一艘新的航母,结合已有航母的进坞大修和升级,足以保持航母设计和建造能力的连贯。一下子大量建造,反而造成两代之间很长一段时间设计和建造能力闲置的问题,而且到时候集中退役,需要集中建造下一代航母,在投资和产能方面都不利,也不利于连贯地应用新技术。

第二批航母在大小和布局上将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辽宁舰的基本尺寸已经定型,第二艘航母要保证足够的标准化也不宜过度改变,但第二批航母就有条件按照海军的要求更加科学地制定大小和布局。另外,第二批航母不仅在技术上可以更放手地结合前两艘航母的使用经验,也更有时间和条件采用新技术,比如说,全电推进。全电推进不仅省却沉重、精密的大轴,有利于灵活地分散布置动力系统,还能使用吊舱式推进系统,将推进与转向整合在一起。电动推进还有利于与电磁弹射一起整合进综合电动系统,使中国的新一代航母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

中国海军已经走出了“飞潜快”时代,但刚刚步入航母时代。航母是海上浮动的空中力量基地,从二战时代的珍珠港到海湾战争,空中力量在现代战场上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辽宁舰带来了中国海军的第二个春天。明媚的春天已经到来,火热的盛夏就不遥远了。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