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融合,民企参军路在何方
“现在参与军工产品研发,当地政府给予免收增值税,希望国家多出台类似的更多鼓励和扶持政策。”
“竞争投标应该采取预研招标,为企业找准研发方向,同时建立完善资格准入机制,防止一窝蜂。”
“建议完善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加大支持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或产业园区的发展。”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参展民营企业家就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了他们的想法和见解。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大前期政策落实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通过完善法规和许可制度,向民营高科技企业敞开大门,努力营造适度竞争、规范有序并充满活力的军品市场环境,全力推进军品市场有序开放。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制定出台引导和规范民营高科技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的新法规,从国家层面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在法律上给予民营高科技企业与十大军工集团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同等地位,破解“玻璃门”和“弹簧门”等瓶颈。加快实施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保密认证、质量认证和武器装备承制资格认证四证合一制度,简化程序,赋予部分有能力的中介组织承担审查认证职能,减少现有审查机构的工作量和企业负担,营造良好民营高科技企业参与军品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
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军品采购范围,合理提高军方产品、技术需求的透明度,从需求上引导民用高新技术产业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采购等多种方式,让市场真正在军工领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样既能大大降低采购成本,也为民企做大做强带来更大机遇。
优化政府职能作用。根据《国防法》和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地区实际,进一步拓宽“政府搭台、部门联动、民企唱戏”思路,出台军民融合实施细则和优惠政策,设立军民融合专项资金,鼓励优势民营企业积极参加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着重为优势民营企业获得军工资质和进入军品市场公平竞争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指导服务,指导企业申请办证,尽量为企业提供便利,对取得“四证”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奖励,激发民营企业“参军”热情。
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在国家层面强化统筹规划,在科技研发活动及生产制造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网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创新链路合理有序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使得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能“放心”参军、“全心”合作。此外,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高效利用好国防科研投入,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军用动力、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基础软件等技术瓶颈。
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加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规划管理。针对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台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引导并加速其成长和推广应用。对于重点关注产业,未来还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基础,着力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力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上,不少省市已迈出坚实步伐。
山东省威海市科技资源丰富,民营企业实力雄厚。他们着眼破解“需求难对接、资源难利用”等难题,探索形成了“理念共融、产业共促、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发展模式,成立了由军分区、民政局、经信委等12个部门组成的“军民融合发展协调办公室”,建立以军地互通信息、优化投资结构为重点的协调机制,研究制定了融合发展目标、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质量效益考评措施。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民营企业投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研发,促进军民共用科技产品加速发展。怡和专用设备制造公司主动与军队接洽,开展后勤特种装备研发制造,成立百人研发团队,产品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威高集团、广泰空港等一批民营企业,已经跻身全国军民融合发展骨干企业行列。
民品“参军”如今已成为福建上杭军民融合的一大亮点。截至目前,上杭已经有紫金铜业、建润电业、志成电子、龙嶂山实业等4家企业的产品供应军工企业,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占龙岩全市产品供应的54%;2016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
去年,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园区北京中关村增设了一个新的职能机构——军民融合创新工作处,负责军地科技资源共享事宜,这是军民融合迈向深度发展的又一个鲜活样本。
好风凭借力,融合正当时。记者相信,借此次展览的东风,民企参军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中国国防报》2016年10月26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