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井延坡工作室丨保障“她权益”,激发“她力量”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井延坡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1-03-08 23:35:47

井延坡工作室丨保障“她权益”,激发“她力量”

■井延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开篇就提到一年来工作“殊为不易”,而这“殊为不易”的背后,有新时代的“花木兰”和“穆桂英”们挺身而出战疫情、助力脱贫奔小康、砥砺前行谋创新。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陈静正在核实患者用药情况。中国军网记者高辉 摄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不输儿郎。在抗击疫情最紧迫的时刻,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有一半是女性。中国女性在各个战线上,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充分展现了“她力量”的风采。

置身如今这个时代,女性的力量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但上溯千年,无数女性的身影几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除了历史书卷或民间故事偶有巾帼英雄出现,中国女性群体其实从未真正走上过历史舞台,始终活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压迫的阴霾里。为了点亮这“半边天”,我们踏过了漫漫征程。

1919年11月,一桩案件深深震撼了年轻的毛泽东。长沙青年女子赵五贞被父母强迫出嫁,无比绝望的她在迎亲花轿中自尽,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毛泽东连续发表了9篇文章,猛烈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指出“是环境逼着她求死的”。谋求创造人人平等的新社会、推动妇女解放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他的心中。

在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上印着的开拖拉机的女机手。

在消灭了阶级压迫的新中国,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平等从根本上得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部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将中国男女群众尤其是妇女群众从几千年的旧婚姻制度中解放出来。重获新生的她们活跃于各行各业:驾驶拖拉机为祖国耕耘,在三尺讲台上育满园桃李,在无影灯下为病患带去希望,驾驶战鹰护卫祖国疆土……新中国的全面发展中,离不开“她力量”的参与。

往前追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早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就特别规定了苏区妇女享有与男子一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3年9月,苏区根据地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选举活动,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区乡苏维埃的妇女代表比例一般都达到了25%的要求,有的地方还达到60%以上,中国的劳动妇女真正走出旧社会重重压迫的黑暗,开始发出自己的光采。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从法律上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选举法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妇女代表,并逐步提高妇女代表的比例。

全国人大代表孔庆菊在人民大会堂“代表通道”讲述中国故事。

这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的女代表、女委员们,既是“中国故事”的代言人,也是妇女权益的保护者,为社会的全面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巾帼智慧。今年两会上,郭艳玲代表力争让农牧民用更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孔庆菊扎根少数民族基层教育工作,直言教育是人生出彩的最大机会;方燕代表建议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使其与《民法典》保持一致性……

广大女性是国家的重要建设者。“巾帼风范、敢为人先”,乌江河畔的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镇堡子村,被称为“中国男女同工同酬第一村”。1954年,针对男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以村妇女主任易华仙为代表的妇女同志们率先提出“同工同酬”的权益要求。毛主席听说以后,亲自批示让全国各地的各个合作社普遍照办。不久之后,毛主席又发出号召——“妇女能顶半边天!”很快,这句口号就传遍天南海北、城镇村落。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彻底解放,而妇女解放正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男女平等、同工同酬”被视作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志之一。从“林黛玉”到“穆桂英”,从锁于深闺伤春悲秋,到走出家门奋勇拼搏,社会风气的变化折射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大突破。

当年,毛泽东主席曾预言:“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而今,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更好作用。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妇女权益保障要求得到进一步的强调: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推动妇女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提高留守妇女关爱服务水平……

根据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中国不断在推动妇女权益保护政策措施的与时俱进。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在激流坎坷的考验中,必将凝聚起“她力量”的贡献、汇集起“她智慧”的非凡——

她们是母亲、是妻子也是女儿。

她们是战士、是天使更是英雄。

她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致敬,每一位奋斗的“她”!

(执笔:赵镭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