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神笔警探”林宇辉退休后成为帮烈士“回家”的“提灯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林琳 李树超 刘明奎 发布:2022-06-14 10:39:38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见证者说

第一次“见”到父亲

■中国石油天然气河南第一建设公司退休职工 胡百岁

今年71岁的我,第一次喊“爸爸”,是在去年12月4日。那一天,我专程从河南省洛阳市老家赶到山东省济南市。在林宇辉画像工作室,我第一次“见”到父亲,终于圆了我等待近70年的梦。

我的父亲胡六星是一名志愿军战士,1953年1月8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那时,我才1岁多,关于父亲的点滴记忆都是从长辈或者邻居那里听来的。父亲家中兄弟六人,他年龄最小,当年在村子里学木匠手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作为志愿军炮兵部队的一名战士,随部队开赴前线。

2021年,我从新闻上得知,退休警官林宇辉义务为烈士画像。这让一直想“认识”父亲的我,再次燃起了希望。

父亲没有留下任何照片,林宇辉只能根据家人描述和搜集到的相关信息画像。一些街坊邻居说,我跟父亲长得很像,所以父亲的画像就参照我的照片先画出来。当我走进林宇辉画像工作室和他见面时,他又根据我的面貌特征进行了微调。

捧着父亲的画像,我哽咽着喊了一声“爸爸”,泪水瞬间夺眶而出。目睹画像,父亲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顿时鲜活起来。我当场向林宇辉鞠躬致谢,感谢他让我圆梦,帮我们一家人“团圆”。

永不熄灭的火炬

■山东省公安厅警官 赵文彬

林宇辉退休后一直在做公益事业,致力于为烈士义务画像,目前已经画了148幅。作为他曾经的同事,我为这名退休警官感到骄傲。

我是一名老警察,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特别能理解老林义务为烈士画像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

纵观党史军史,多少英雄烈士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壮烈牺牲,他们很多人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任何影像留存。对于烈士子女来说,能拥有一幅烈士的画像,就能让子孙后辈的思念有一个归处;对于普通群众来说,记住烈士的样子、牢记他们的心愿,也是一次接地气的全民国防教育;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抢救性地保存好这些英雄烈士的图像,是弘扬英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可以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更多力量。

像老林一样为烈士画像的每一位画像师,都在从事功德无量、泽被后世的工作。他们的画笔不仅画出了一幅幅烈士画像,也让我们了解到画像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英烈们的家人怀着怎样的心情送亲人上战场?英烈们在战场上又是怎样奋勇杀敌的?这些故事像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 熊熊燃烧,值得我们一代代永远讲下去、传下去。

1 2 3

责任编辑:杨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