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读《顶天立地谈信仰》有感:用真情点燃信仰之火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杨克功 李 琳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1-02-23 11:36:44

用真情点燃信仰之火

——读《顶天立地谈信仰》有感

■杨克功 李 琳

用好故事传递好道理,靠真情感传递真信仰,坚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顶天立地谈信仰——原来党课可以这么上》(人民出版社)作为一本青年党课教材,全书7篇20余万字,主要讲述了党的理论基础、党的历史、党的章程、党的纪律规矩等入党基本知识。全书贴近青年人思想特点,另辟蹊径、独具一格,以喜闻乐见、生动诙谐的语言,既尝试把枯燥的理论内容讲准、讲透、讲活,也着力在青年人心中播撒信仰的种子、点燃生命的火焰。

政治教育课贵在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常讲常新。当下,被称为“拇指一族”的青年人,有着独特的认知习惯、接受方式和审美诉求。近年来,思想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丰富的探索和实践,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一堂好课”“开讲啦”等,都在创新政治教育方法手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顶天立地谈信仰》的作者是80后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徐川领衔的一个青年团队,他们长期致力于将思想政治课进行通俗化、大众化的探索和尝试,努力用一颗火热的心去唤醒青年朋友,点燃那些“等待被点燃的火把”,这些实践做法也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宝贵借鉴。

好的政治教育要有平等对话、沟通的亲和力。当前,有的教育工作者存在“长者思维”,对青年官兵进行政治教育仍然习惯用“一言堂”“家长式”的灌输式教育,这种自带“气场”的教育形式缺乏亲和力,容易使官兵产生抵触情绪。教育工作者不能自己仰坐在高高的老板椅上,让受教育者端坐在小马扎上,只有俯下身子、放低身段,教育才能在平等的对话中建立亲和力,思想教育才能更好地入脑入心。

《顶天立地谈信仰》开篇,作者便以坦诚的态度,畅谈自己与当下青年人相似的入党教育经历,拉近距离、产生共振。不光如此,在后续的每一堂课里,作者都会列举大量青年人当下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例如,谈到马克思时,作者首先带领青年人从忍俊不禁的“表情包”以及星座和血型等认识马克思,之后把马克思拉入青年人的“朋友圈”,见证他与“顶级置顶星标好友”恩格斯的传奇友谊,揭开马克思“高冷而神秘”的面纱,使这位伟人变得鲜活立体起来,让青年人走近马克思,进而真正走进马克思主义;谈到理想信仰时,作者没有盛气凌人地对青年人当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责,而是放低身段,与青年人平等对话,拉近距离、娓娓道来,以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方式引领青年人认识问题,进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好的政治教育要有契合对方话语体系的吸引力。共同的话语体系是沟通的桥梁,能够促进对方的理解和认同。如果一味使用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和曲高和寡的语言形式,势必无法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这就启发我们在理论教育、思想传播、政策解读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构建合理的话语策略,消除与青年官兵之间的思想“代沟”,紧贴官兵思想,紧贴时代需求。《顶天立地谈信仰》中大量运用流行网络用语,幽默诙谐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内容贯穿始终,洋溢着极富青春活力的时代气息,引来无数青年人的捧读。作者称马克思是青年们“最熟悉的陌生人”,通过介绍马克思的星座、血型、属相来消除与这位“高富帅”的距离感和神秘感;在书中插入北大学生创作的rap(说唱歌曲)凸显马克思主义在实践、批判和创新过程中孕育的强大生命力;在“如何选择正确的信仰”一篇中对信仰类型加以详细阐释,厘清了不同信仰的区别,深入浅出,教会青年人辨析认识误区、培养科学政治信仰。

除了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大白话”“家常话”和“时尚话”外,作者还同青年人讲“知心话”,在书中为青年一代辩护,“谁说青年人不关心社会和政治?他们对于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其实毫不低于70后、80后,而胸怀更为开阔”,激发他们强烈的国家和制度认同感。作者还活用当下的流行语来打比方、举例子、讲故事。在描述中国共产党时,将党赞誉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另辟蹊径描绘党成立之初的艰难图景和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以热播电视剧的经典台词和剧情内容,帮助党员学习党纪党规中的“问题”和“规矩”,生动地为青年人普及党的纪律和规矩。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事例,把理论叙事转化为生活叙事,让“有仙气”的思想“接地气”,以话语同频引发受众思想共振、情感共鸣。

好的政治教育要有追求共同价值目标的感染力。共同的价值目标代表着人们一致认同的价值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思想教育的感召力来自真情实感,来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有的价值追求。好的政治教育只有摸清受教育者的关注点,知其所思、所想、所需,才能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效果。正如《顶天立地谈信仰》中作者在设问一些影视剧台词为何受老百姓喜爱时所说,“因为说的是实话、人话、发人深省的话,是让老百姓感同身受的话,是能引起大家共鸣的话”。

《顶天立地谈信仰》也以同样的方式感染着青年人。在论述我国发展越来越好时,作者举了四个要素,分别是“安全”“便捷”“美食”“护照”。“美食”这个角度不仅新颖而且有趣:“论一个吃货的养成需要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必要条件”,让大家思考为什么基本上你们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在分析主食、蔬菜、水果、肉类的生产成本之后,作者话锋一变,“没点实力,是吃不到好吃的东西的”。这些观点都会让同为“吃货”的青年们感同身受,连连点头。好的政治教育也应如此,只有用真心融入官兵、用真理说服官兵、用真情感染官兵,把话说到点子上,说到官兵心里去,才能引发官兵共鸣、赢得官兵认同,教育才能有影响力,教育者才能有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