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朱志明:迫击炮平射的发明者

来源:寿光日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8-02 14:32:15

朱志明(1918—1946),原名朱永福,字寿亭,山东寿光侯镇前下舟村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参加八路军清河三支队,先后担任三支队独立团三连副连长、连指导员和特务营营长,后晋升为副团长。1946年8月27日,在邹平县旧口战斗中壮烈牺牲。

朱志明8岁随父外出,曾先后在上海、北平、南京上学。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七七事变”后,日寇向我中华民族发动了猖狂进攻。当时,正在南京东方中学读高中的朱志明,在“中华儿女应当为国效劳”的爱国思想影响下,尚未完成学业,毅然返回家乡,投身于抗日救国的运动之中。

朱志明回家后不久,应聘到侯镇县立第七高级小学任教。他教书认真,爱护学生,深得学生的爱戴,大家都愿意接近他。他既教书,又育人,在学生中宣传抗日,利用体育课搞军事训练、音乐课教唱救亡歌曲;鼓动学生在校周刊上发表文章,抨击蒋介石对日妥协行为,使得学生们的抗日爱国思想不断增强。校长思想顽固,对他们的做法不满,强令停发周刊用纸,并将朱志明排挤出学校。朱志明回家后,在本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组织青壮年60余人,成立抗日救国团,每天下午操练,团员情绪高涨。后来,他们以“抗日救国锄奸团”的名义,写信警告乡里的敌顽分子,使其不敢再散布“恐日”言论,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抗日信心。

1937年12月29日,马保三等领导的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简称“八支队”)在寿北牛头镇成立。1938年2月5日,八支队在寿城三里庄伏击日本侵略军,首战告捷。这一战,让朱志明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日的真正核心。同年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参加了八路军清河三支队,先后任三支队独立二团三连副连长、连指导员和特务营营长,后晋升为副团长。

朱志明机智多谋,英勇善战,能独当一面,在多次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1940年春,八路军清河军区后方司令部驻博兴县王文庄,朱志明率两个排担任警卫任务。3月3日拂晓,日伪军2000余人分四路突然包围了王文庄。敌人装备精良,攻势凶猛。他沉着应战,指挥若定,带领战士爬上屋顶,居高临下,射击投弹,充分发挥我军的武器效能,粉碎敌人多次冲锋。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连续击退了敌人的数十次进攻。最终,日伪军抬着七八十具尸体狼狈逃走。此次战斗的胜利,使疯狂的日寇遭到惨败,激发了清河地区军民抗日斗志,为巩固和发展清河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41年春,朱志明率部在寿光、广饶边区活动。一天夜里,部队突然被国民党土顽军包围,因众寡悬殊,处境十分危急。他利用搞到的敌人口令,乘敌人混乱之机,冒充敌军,指挥部队撤出重围。

1942年10月,日军第六混成旅团长潘井纠集日伪军7000余人,对清水泊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长途奔袭战术,分四路包围我清水泊抗日根据地。清河军区司令员杨国夫亲自指挥这次反“扫荡”战斗。此时,朱志明担任清河军区特务营营长。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他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经过仔细观察敌情,寻找到敌人缺口,最终做出正确判断,采用“敌进我进”战术,乘隙冲出包围圈,全营无伤亡。

1944年夏,朱志明奉命率军区直属一营包围广饶县崔家庄子伪军据点。守敌一个中队,倚仗工事坚固,负隅顽抗。朱志明命令集中火力给予威慑性打击,然后开展政治攻势,晓以民族大义,劝其弃暗投明,缴械投降。伪军动摇,渐渐停止射击。他带领警卫员进据点与敌中队长谈判,达成协议,伪军全部投诚。

为提高武器的杀伤力,朱志明刻苦钻研,改进武器。1943年他任营长时,研究修正土造步枪的标尺缺口,提高了精准度。他苦心钻研,把“六二五”迫击炮改装为平射。这一创新,在后来的攻坚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清东军分区缴获日军飞机上的重机枪一挺,经过朱志明三天三夜研究设计,绘出图纸,将电发火改为手发火,成为有效的步兵武器。他这种善于钻研、改进武器的事迹,受到军区首长的表扬。

朱志明平易近人,对部下关心备至。1942年妻子来部队探望,带来两双亲手做的布鞋。朱志明试穿很合适,加上是妻子的亲手活,当然从心里珍惜,但他却把鞋送给两个缺鞋穿的战士。为这件事妻子有意见,他耐心解释:“都是自己的同志,谁最需要就该给谁穿。”说得妻子心悦诚服。1945年他任团参谋长时,把自己节省下来的200元津贴送给一位负伤的同志。事后,这位负伤的同志说:“我养好伤一定与朱参谋长一起战斗到底,这样的好参谋长,哪里去找啊!”

朱志明生活艰苦朴素,不吸烟、不喝茶、不饮酒,牺牲时所用的马背套还是1941年他用家中的蓝土布亲手缝制的。

1946年8月27日,朱志明在邹平旧口战斗中壮烈牺牲。为纪念他的功绩,渤海军区在1946年12月2日的《渤海日报》发布讣告,并追认他为军区战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