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使命在肩勇向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 峻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6-17 06:36:10

使命在肩勇向前

■李 峻

“人民军队永远是战斗队,人民军队的生命力在于战斗力,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习近平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军歌铿锵豪迈、嘹亮有力,唱响的是永远不变的军魂。

2011年2月,利比亚内乱加剧,各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千钧一发之际,我航空兵某团接到紧急飞赴利比亚执行撤侨任务的行动命令,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回想那一刻,机长刘军说:“当时,我们都怀疑自己听错了。”这次飞行任务单程9500余公里,横跨亚非大陆,飞越阿拉伯海和红海,途经5个国家、8个空中管制区,任务异常艰巨。当满载同胞的军机飞返落地后,中国水电二局工人冯克荣长跪在地,久久亲吻祖国大地。这一幕感动了无数国人。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因履行使命而光荣神圣。在2004年底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向全军郑重提出:军队要为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站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官兵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忠于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不断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

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一条清晰的轨迹昭示了战争舞台新的质变: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犹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落后者的头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网联三军、信息主导的时代,军队从数量规模型走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走向科技密集型,是大势,也是必然。

2003年到2005年,我军裁减员额20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进行的第十次重大精简整编,外电称:“以大规模裁减军队员额为标志,中国新军事变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全军部队向精干、联合、多能、高效方向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草原深处,某集团军基于信息系统的陆空联合作战演习展开,实现了这支先锋部队的信息再造与新的超越;

——八闽大地,我军首个三军通用通信装备联修基地投入运行,便捷高效的维修网络平台能保障120余种新装备维修任务;

——西北大漠,空军某飞行训练基地依托网络平台实现信息综合集成,飞行装备保障模式从传统的“各自为战”跃升为“一网调控”;

……

信息化浪潮前,广大官兵直面挑战、勇于创新,一大批高新技术装备隆重登场:自行研制的歼-10、歼-11战机翱翔蓝天,大大提升了人民空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列装蹈海,人民海军战斗力、威慑力显著增强;99式坦克、陆基巡航导弹、新型战略核导弹、大型预警机、新型水面舰艇等陆续服役。我军基本建成以第二代为主体、第三代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

伴随着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春风温暖着长城内外的座座军营——

2011年1月,国家数字图书馆落户位于神州“北极”的某边防团,“北疆连北京,书卷伴钢枪”,10万余册图书极大丰富了官兵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2011年春天,手机通信信号首次覆盖我军驻南沙全部岛礁,天涯比邻不再是梦想;

……

激变时代,竞争就是竞变。面对风起云涌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在信息化大发展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在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历史不会忘记2003年的那个春天。

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威胁着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在北京小汤山迅速建起一座非典定点收治医院。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军队白衣天使们选择把生的希望留给患者,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创造出世界传染病治疗史上“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零感染率”的奇迹。

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那个早春。

暴雪、冻雨、低温……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突袭大半个中国。断电、停水、交通堵塞……长时间的灾害天气,给受灾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冷的冰霜热的血,人民军队紧急行动。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快速、拼搏、真诚……冰天雪地中,子弟兵战天斗地的身姿刻画着一帧帧令人难忘的画面。2008年2月14日,《广州日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半个版的大幅照片,画面是4名“站着都能睡着”的子弟兵——年轻的战士身穿雨衣,斜倚在火车站广场的护栏上,静静地睡着了。当时,广州最低气温只有4℃,天刚下过小雨,只有极度的疲惫,才能这样站着睡着……

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的那个初夏。

汶川特大地震灾难突然袭来,顷刻间夺去数以万计的生命,数十万人受伤,数万人失踪,无数房屋倒塌。

党中央沉着应对,科学部署,14.6万名官兵昼夜兼程挺进灾区。陆路强突、水上开进、高空伞降,党指向哪里,子弟兵就冲向哪里。不少官兵中断休假、推迟婚期,家住灾区的官兵几过家门而不入,有的亲人遇难强忍悲痛坚持战斗,有的即将转业、退伍而干劲不减。汶川地震第3天,映秀镇受灾群众看到了我军官兵高擎的红旗,高呼“铁军来了”。此时,震中茂县依然是失联的“孤岛”,紧急关头,李振波等15名空降兵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情况下,向死而生,毅然决然从5000米高空实施“盲跳”。勇士们安全着陆后,为指挥部送去了重灾区的第一手情报。

征尘未洗又出发,其实只是寻常事。在汶川、在玉树、在舟曲,危楼旁、瓦砾中、大堤上……面对一个个突发的自然灾害,人民军队以赤胆忠心践行我军宗旨,以实际行动擦亮“人民子弟兵”的本色。

东海某海域,一艘潜艇悄然启航。

狭小的会议室内,艇党委为第一次远航的年轻艇员举行仪式。一个个玻璃杯里,斟满的是从大洋深处取来的海水。

“同志们,在大洋深处品尝了海水的苦涩,你们才算一个合格的潜艇兵!”艇领导话音未落,小伙子们一个个将海水一饮而尽……

与时代同步,与官兵同行,是人民军队与时俱进面临的崭新课题。

在发展、变革、调整的新世纪,大批80后、90后走入军营,逐渐成为我军基层官兵的主体。未经战火硝烟的洗礼,缺少艰难困苦的磨练,面对的是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人们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他们能不能“接过雷锋的枪”?能不能继承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能不能担起人民军队的神圣使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从大力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到深入持久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广大官兵把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丹心,化作守卫共和国坚不可摧的钢铁屏障。

历史不会忘记新一代年轻的中国军人跨出国门的风采。

中国“蓝盔”,享誉世界的称号。从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以来,佩戴蓝色UN头盔的中国维和部队驰骋于世界多个战乱地区。在炮火不断的黎以冲突地带排雷,在蚊虫肆虐的苏丹热带丛林中修路,在环境复杂的利比里亚全境运输,在疾病流行的刚果(金)为百姓行医,在刚刚独立的南苏丹修建基础设施……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中国军人赢得了世界赞誉。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高度评价中国军人:“有能力有信心完成联合国赋予的任何任务。”

历史不会忘记2008年12月26日,随着南海军港雄浑的汽笛声响起,我南海舰队“武汉”号导弹驱逐舰、“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以及2架舰载直升机和数十名特战队员,共计880余人组成首支护航编队,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我是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如需帮助,请在16频道呼叫我。”这样的中、英文双语通告,对于航经亚丁湾、索马里海域的中外商船来说,早已不陌生。

“在亚丁湾护航,我们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敌情,随时都要做好战斗准备。”这是护航官兵的共同感受。每一道航迹、每一次随船护航、每一次巡逻警戒、驱离、查证可疑船只……都是对护航编队的考验,都是对护航官兵战斗力的锤炼。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安全、高效的护航行动,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信赖和认可。

军民同心,其利断金。

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事关经济发展、国防强大,更连结着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宁夏彭阳县陡坡村村医张耀庭至今记得,2010年12月30日,驻军部队援建自来水入户工程竣工仪式,在这个地处大西北的小村庄隆重举行。全村374户1504名回汉群众,告别祖祖辈辈吃苦水的历史,用上了方便安全的自来水。泉涌欢歌,军民同庆。多甜啊,西海固的水!

在新疆库车县阿格乡栏杆村,军地共同努力,按照9级抗震标准完成了村委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和民居等基础设施建设。客人进家门,维吾尔族群众常乐呵呵地介绍:“不烧柴的火(沼气)也进了房子!”

不同地域的村庄,村民们却有着同样强烈的感受:“党的政策好,子弟兵的功劳大!”

从抢险救灾到日常帮建,从捐资助学到集中援建三峡水利枢纽、兰成渝输油管线、上海洋山深水港、大庆石油管线改造等1000余项重点工程,人民子弟兵服务人民的真情源远流长……

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

2012年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幕至今令人难忘——

为确保海上实兵演练按时展开,对港城青岛、胶州湾畔附近海域进行清理时,7个村庄近5000名群众秩序井然地疏散,近百艘渔船静静泊进港湾,往日热闹迷人的旅游海滩静谧空寂……

杭州可爱可敬的“兵妈妈”故事今天仍在传颂——

“儿子,这段时间气温还低,你执勤时要多穿点衣服哦!”“妈你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家住上城区清波街道柳浪新苑的陈凤仙阿姨,隔三岔五就会给“儿子”打个电话,这几乎已成了她多年来的习惯。不过让陈阿姨牵肠挂肚的“儿子”并非她亲生,而是与之结对的某部警卫连的“兵儿子”。

向末端延伸、情暖基层的拥军优属亮点越来越多——

随着拥军工作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五进入”活动普遍开展,各地成立拥军协会、拥军基金会、“兵妈妈”服务队等拥军组织10万多个。

从2006年起,广东率先对城乡退役士兵免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当年确定了93所国家级或省级重点技工院校提供培训。

2011年,辽宁组织开展“万台电脑进军营”活动;广州大学、江汉大学、三亚学院则在海军部队开设和完善“甲板分校”;福建省举行科技拥军示范基地命名大会,福州大学等5个科技拥军示范基地获授牌匾。

一系列知兵意、暖兵心的拥军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献身国防、精武强能的决心和意志。从东部沿海到西域边陲,从高原之巅到大河之滨,火热军营内,广大官兵围绕建设现代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

……

习主席深刻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无敌于天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踏新程铿锵步伐坚。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英雄的人民军队必将一往无前,铸就新辉煌!

(作者系全军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全军党史军史专家库成员,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