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医院专家讲解椎管内麻醉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方伟武 苗玉良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1-22 07:05

1.什么是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射到脊髓或脊神经周围而发挥麻醉作用,分为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或脊麻)及硬膜外麻醉,是一些常见手术如剖腹产、阑尾炎等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最常用麻醉方法。在麻醉过程中病人一般是清醒的。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经济,现在临床上应用也非常广泛,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可单独应用椎管内麻醉完成手术。现在临床上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方法应用也非常广泛,全麻保证麻醉完全,硬膜外麻醉提供满意的术中及术后镇痛,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利于病人早期恢复。

2.腰麻和硬膜外有什么区别?

首先,两者解剖结构不同。硬膜外腔在蛛网膜腔的外面,它们之间有两层薄如纸片的膜相隔,分别是硬膜和蛛网膜。蛛网膜下腔内包裹的是脑脊液和脊髓,硬膜外腔有脊神经、血管、脂肪、结缔组织。腰麻时需要将麻药注射到蛛网膜内作用于脊神经根,判断的标准是回吸到脑脊液;而硬膜外麻醉是将麻药注射到硬膜外的脊神经,判断的标准是穿刺过程中阻力突然消失且回抽没有脑脊液。临床上硬膜外麻醉可在脊柱的任何部位如颈部、胸部、腰部进行。而腰麻仅选择下腰部穿刺,主要是为避免高位的脊髓损伤及麻醉阻滞范围过广,对生理干扰大。

其次,用于麻醉的穿刺针不同,腰麻穿刺时常用带有针芯且细如马鬃般的穿刺针。而硬膜外穿刺针,管径较粗,一般是通过针腔置入一个塑料的导管后将穿刺针拔出,通过这根导管,注入局麻药及阿片类药,通常导管可在体内留置几天。

再次,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持续时间及阻滞效果不同。腰麻是单次注药,药物与脑脊液混合后发挥麻醉作用,通常注入的局麻药麻醉作用可保持2-4h。由于腰麻时药物直接与脊髓结合,所以麻醉起效较快、阻滞完全,阻滞区以下肢体全部麻木。而硬膜外麻醉时,通过硬膜外腔留置的导管注药,药物在硬膜外腔扩散作用于神经,常需要20分钟完全起效,硬膜外导管可留置几日,可用于术后给药镇痛。

最后两者用药量差别很大,腰麻常用1-2ml的麻药量就能达到非常满意的麻醉效果,而硬膜外麻醉时通常需要用10倍以上腰麻的用药量。

3.什么是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和腰麻各有利弊,腰麻起效较快,但持续时间短,而硬膜外起效时间稍长,却可以维持较长时间,为了取长补短,人们发明了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一种特殊的针,将针穿刺入硬膜外腔,通过这根针引导再插入腰麻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将初次的麻药打到蛛网膜下腔,而同时在硬膜外腔置管,用于追加麻醉及术后镇痛。比如急诊剖腹产,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只需在背部打一针,则可先通过腰麻来快速得到满足手术需要的麻醉状态,通过硬膜外可得到满意的术后镇痛,一举两得。

4.椎管内麻醉有什么危险吗?

病人最大的顾虑是应用这种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清醒。很多病人当听说“半身麻醉”时立即将此与手术中“不能睡觉”相联系,所以非常排斥用这种麻醉方法。其实对于大多数病人,术中都可以辅助镇静药以缓解焦虑,达到不同程度的睡眠状态。很多病人还担心万一打了针但却没有麻醉效果,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区域麻醉,都有失败或者麻醉效果不完善的可能,此时麻醉医生会根据实际麻醉的效果,评判手术的需要,决定是否改用全身麻醉,一般麻醉医生在进行术前咨询的时候,都会讲这些告知病人,病人也可讲自己的顾虑跟麻醉医生沟通。

腰麻后头痛是椎管内麻醉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在年轻女性及用较大管径穿刺针的病人身上发生率更高,常见的症状是头痛,在站立或坐起时加重,平躺后缓解,有些病人还伴有耳鸣、复视、畏光等。随着腰麻穿刺针的改进,现在发生率已相对较少了。

穿刺过程中神经损伤、组织损伤及出血是另一大并发症。其他的并发症主要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这与麻醉后血压剧烈下降或麻醉阻滞的平面过高有关,通过给升压药、吸氧、输液常能缓解。

5.哪些人不能用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的成功取决于病人的解剖正常、麻醉医生对解剖结构的了解及穿刺技术。但这种麻醉方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病人,它的主要禁忌证有:病人拒绝、穿刺部位感染、脊柱及神经系统畸形、解剖变异使穿刺困难、进行性神经性疾病、严重血容量不足、凝血功能障碍等。穿刺困难的情况主要有:肥胖病人、老年病人,骨骼之间的韧带钙化致无法置入穿刺针。

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引导下的椎管内穿刺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因此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相关并发症有望进一步降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