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红军走过长征的党证,12年后重回手中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方槐责任编辑:周圆
2017-05-27 08:43

万水千山“党证”情

■方槐

前不久,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到医院看我,闲聊中,他问我:“您一辈子干革命,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拿出随身带着的老党证给他看。这本1933年由时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签发的党证,曾伴随我经历过无数次战斗,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一直珍藏至今。在我看来,党就是我心中的太阳,有她在,我就有前进的方向。

我出生于穷苦家庭,小时候看到父亲参加农民协会闹革命,我很向往。1931年,不满14岁的我得知红军正在招兵,兴冲冲去报名。接兵的同志看我还没步枪高,劝我长大一些再去。1932年,我的家乡再次“扩红”(扩充招募红军),我终于如愿以偿。入伍1年,我就光荣地入了党,拥有了这张神圣的党证。

长征中,部队多次历险,但党证我一直贴身保管着。我的想法很简单:“党证比生命还贵重,什么都可以丢,它不能丢。”

1937年底,我被组织选派赴新疆学习航空技术。当时我在政治部做青年工作,战友陈鹤桥是政治部的文印科长。工作中,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那天,我和陈鹤桥在延安宝塔山下的延水河畔道别。他拿出身上仅有的一块银元,让我留着路上用。遵照中央的规定,凡是到外面工作学习的同志不能暴露身份,我上交了其他物品,只留下党证,原想它多陪我一天,走前再交给组织。发现没有什么可以留给陈鹤桥作纪念,我拿出党证交给他:“这本党证跟我走过长征,现在交给你保管,如果我死了,就给你留个纪念;如果能再见面,你就把它交还给我。”

转眼12年过去,我一直没有陈鹤桥的消息。1949年12月,我奉军委民航局领导指示,到刚解放的山城重庆,向二野首长请调一批干部支援新中国民航建设。让我惊喜的是,负责办理干部交接工作的正是陈鹤桥。战友相见,一开始都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亲切地捶打着对方。他把我领到住处,指着一个旧皮挂包说:“这里面是你的党证。老战友,这党证跟着我南征北战打了许多仗,挺进大别山时,我的马褡子和所有物品都丢了,只剩下身上穿的衣服和一支手枪,你的党证因为缝在内衣口袋里才没丢。”手捧泛黄但依然平整的党证,我热泪盈眶。

今年我已百岁,经常住院,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就抓紧时间到部队看看,给战士们讲讲长征的故事、党证的故事,告诉他们不忘来路、不忘初心。

(穆琳整理,照片由作者提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