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正文

军报评论: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东星 李文龙责任编辑:吴昊2014-06-05 04:40

“军医妈妈”和她的“玉树宝宝”

——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关爱藏族儿童的故事

■本报记者 周 奔 特约记者 李东星 李玉银 李文龙

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济南军区第153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红娟与73个“玉树宝宝”结下特殊情缘。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济南军区野战方舱医院奉命紧急驰援灾区,张红娟作为方舱医院的一员来到了玉树。 

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日子里,张红娟克服重重困难,为藏族同胞接生了73个婴儿。这些在地震中诞生的新生命,被人们亲切称为“玉树宝宝”。 

抗震救灾战斗结束了,张红娟和“玉树宝宝”的情缘却越结越深。4年来,她精心呵护着“玉树宝宝”的健康,赢得藏族群众敬重。 

5月下旬,记者来到153医院,采访张红娟和前来探望她的4个藏族家庭。

夜以继日地奋战,62天接生73个藏族婴儿

“孩子是灾区群众的希望,再苦再累也要保证孩子平安”

到达玉树灾区前,张红娟对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困难会这么多、这么大。 

第一个产妇塔拉被送进方舱医院时,过了预产期,羊水已破,母婴随时有生命危险。

强烈的高原反应,加上孕妇羊水破后难闻的气味,使张红娟还没来得及检查就“哇哇”地吐了起来。

时间就是生命。作为方舱医院唯一的妇产科医生,张红娟没有别的选择。呕吐一停,她用凉水洗一把脸,马上开始引导孕妇生产。

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玉树迎来了震后第一个新生命。当张红娟把可爱的男婴捧到塔拉的丈夫面前时,塔拉的丈夫激动地一个劲儿鞠躬致谢,执意让张红娟为孩子起个名字。张红娟想了想,说:“就叫军玉吧。”

拉秀军玉在方舱医院顺利诞生的消息很快传开,周边许多孕妇纷纷慕名而来。

“孩子是灾区群众的希望,再苦再累也要保证孩子平安。”作为母亲,张红娟理解灾区群众对新生命的期待。那段时间,她有时一天工作达20小时。

一天凌晨3点多,张红娟刚躺下又接到急诊电话。挂急诊的尕群是一位38岁的高龄产妇,以前怀过3个孩子,都因难产夭折了。张红娟检查发现,尕群胎位不正、胎心微弱、脐带绕颈2圈,需要立即做剖腹产手术。

得知张红娟要给自己做剖腹产手术,尕群突然从病床上坐起来,挣扎着要下床。原来,按照当地习俗,身体不能人为破坏。张红娟磨破了嘴皮,尕群就是不同意。

张红娟只好找到尕群的丈夫,反复说明利害。听了丈夫的劝说,看到张红娟眼中流露的关心和暖意,尕群终于同意手术。

婴儿取了出来,可大家期盼的啼哭声却没有响起。

张红娟检查发现,婴儿口腔里满是胎粪。她给婴儿清理呼吸道后,来不及取纱布做消毒处理,就口对口地为婴儿做起人工呼吸。几分钟后,婴儿发出了啼哭声,小脸蛋也红润起来。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手术结束,过度劳累的张红娟晕倒在地。她醒来后,护士崔新苗含着泪说:“张医生,这里是传染病高发区,婴儿满脸血污,你这样做,我们真替你捏一把汗啊!”张红娟回答:“救孩子要紧,哪顾得了那么多啊。” 

带着对灾区群众深切的爱,凭着精湛的医术,张红娟在玉树抗震救灾中,创下在高原地区62天接诊病人2000余名,手术27例无一感染,接生73名孩子全部存活的医学奇迹。

播发寻亲广告,3次回访找到33名“玉树宝宝”

“‘玉树宝宝’都是我的孩子,我要尽好妈妈的责任”

玉树抗震救灾结束,张红娟返回郑州,第一件事就是跑回家看望两个多月没见的儿子。

抱着儿子那一刻,张红娟流出了幸福的泪水。可随后的日子里,她在感受与儿子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又经常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像少了些什么。

每次去学校接儿子,看着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她就会想到“玉树宝宝”。每当天气变冷,给儿子增添衣服,她又会想到“玉树宝宝”。特别是当儿子有个头疼脑热时,她也会想到“玉树宝宝”……想着想着,她愈发坐不住了。

张红娟明白,虽然自己已回到郑州,心却始终牵挂着“玉树宝宝”。她决定找机会回玉树。

机会来了。2011年4月,153医院决定组织医疗队赴玉树,对玉树州人民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得知消息,张红娟第一个报名。

来到玉树,在玉树州人民医院医生索南巴久的帮助下,张红娟逐一登门看望几名“玉树宝宝”。抱一抱孩子,送上精心挑选的新衣服,细心为孩子体检,“军医妈妈”感到非常幸福。

让张红娟遗憾的是,由于玉树地广人稀,加之灾后重建,许多人搬离了旧址,这次回访,她只找到7名“玉树宝宝”。

2012年4月21日,是张红娟接生的第一个“玉树宝宝”拉秀军玉两岁生日。这天,第二次回访玉树的张红娟心怀喜悦地踏上看望拉秀军玉的道路。

好事多磨。去拉秀军玉家的路上,天降大雪。遮天蔽日的风雪中,汽车在蜿蜒险峻的山路上艰难前行。突然,一座独木桥横在道路的前方,车辆无法通过。就在张红娟沮丧不已时,桥的对面停下一辆汽车,拉秀军玉的家人抱着拉秀军玉从车上下来。原来,听说张军医要来,拉秀军玉家人专门找了一辆汽车前来迎接。

在独木桥前,张红娟给军玉送上生日礼物,大家一起高兴地说着笑着,忘却了一路的疲惫和艰辛。

为找到“玉树宝宝”们,张红娟想了很多办法。

“方舱医院出生孩子的家长们,我是当年给你们接生的军医张红娟,我很想找到你们,看看孩子……”2013年4月19日,第3次回访玉树的张红娟,协调青海玉树电视台用汉藏两种语言播发了一条寻亲广告。广告播出第二天,张红娟就接到11个孩子家长的电话。

“‘玉树宝宝’都是我的孩子,我要尽好妈妈的责任。”张红娟说。至今,她已找到了33个“玉树宝宝”,不久她还将进行第4次回访。

4年悉心帮助,千里邮寄百份关爱

“帮助孩子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让我感到幸福”

对于一个母亲而言,看到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长,是件幸福的事儿。与“玉树宝宝”的特殊情缘,让张红娟享受到了更多这样的幸福。

5月16日,张红娟激动地来到郑州新郑机场候机楼。这天,拉秀军玉、巴桑永吉、青梅多丁和求永桑周4名“玉树宝宝”,在家人的陪伴下专程赶到郑州看望她。

“桑周长高了!”“军玉要注意营养啊”……一见面,张红娟就一个个地抱起孩子仔细端详。看到孩子们都很健康,又长大很多,她心里乐开了花。

4年间,张红娟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健康。每次回访,她都会给孩子们体检。她还协助玉树州人民医院,为每一个找到的“玉树宝宝”,建立了一份健康档案。医院每年为孩子进行一次体检,将健康、发育等情况及时登记。

“张军医对孩子像亲生子女一样。”求永桑周的爷爷格来说,小男孩求永桑周是早产儿,出生后身体较弱。2012年张红娟第二次回访玉树,检查发现孩子患有肺炎,专门把孩子带回郑州,请153医院的儿科专家给孩子治好了病。

“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回访玉树时,张红娟发现受条件限制,一些“玉树宝宝”没能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这让她非常着急。她不仅当面给孩子家长们讲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回到郑州后还经常打电话传授教育方法。考虑到孩子们缺少启蒙教育用品,她就在商店找、到网上查,买来寄给孩子们。

这几年,张红娟寄往玉树的包裹近百个。冬天冷了,她提前寄去厚厚的羽绒服;儿童节到了,她买来各种智力开发玩具给孩子作礼物。去年,想到孩子们3岁了,她特意寄去带有音频视频功能的学习机。

在张红娟帮助下,“玉树宝宝”们健康成长着。 

有人问张红娟,为什么对“玉树宝宝”付出这么多心血?“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让我感到幸福。”说这话时,张红娟的笑容格外灿烂。 

《解放军报》(2014年6月5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