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打赢负责
■王 义
正如工人要做工、农民要种田、当兵要打仗一样,学生自然要学习。又是一个新学期,我们聊聊关于学习动力的话题。
毋庸讳言,当前不少军校学员存在“考上军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的心态,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状态堪忧。
军队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部队输送能打仗、打胜仗合格人才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讲,院校关注学员的学习动力,就是关注战斗力标准在院校的抓建和落实情况。
学习动力构成复杂影响深远,值得院校管理者特别关注。学习动力是以学习动机为核心,由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构成的一个动力系统,其背后受学员主体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视野范围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影响制约。学习动力一旦缺失,将直接作用于学员心理和行为表现,消极情绪明显,学习上不主动、成绩下滑,进而出现“混日子”思想,甚至是厌学退学现象。
学习动力问题源头多样。解决学习动力问题,必须统筹多方力量,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机关业务部门要树立对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的政策导向,注重资源的投向投量向教学一线倾斜,牵头发挥院校技术资源优势,加强引导学员提升对专业发展及应用的认识水平,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员、管理干部和家庭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多维度提升学员在校期间学习状况的感知体系,全方位做好学员的思想和教育管理工作。
学习动力成效表现形式不一,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学员个人的学习动力提升改善短期内会有明显变化,一个学员营或是学员集体的学习动力提升改善将是长期的、隐性的变化过程,容易被忽略或是被误读。在追求整体效能跃升的前提下,院校管理者要在充分论证规划基础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跟踪问效,形成对学员学习动力发展趋势的清醒的客观的认识,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毛主席曾经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对待学员学习动力,院校应该将其作为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主要参照系加以关注,结合当前学员思想特点和形势任务,透过现象抓本质,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始终保持学员在校期间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未来10年、20年,我们培养的学员将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关注学员学习动力,就是向打赢负责、向未来负责,就是在院校工作中抓住了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的关节点。
(作者为信息工程大学政委)
(《解放军报》2014年9月21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