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正文

讲国家安全不能不讲文化安全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仇学平 李兵责任编辑:牛晨斐2014-10-09 11:13

维护文化安全要打主动仗

谈到怎样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周为民认为,当前应当正视现实、主动作为,采取有效举措积极应对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各种挑战和主要威胁。

1.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忧患意识和捍卫意识。历史证明,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和文化尊严的民族,才能创造文化大发展的奇迹;一个有着强烈文化忧患意识和捍卫意识的民族,才有可靠的国家文化安全保证。邓小平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时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针对当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审时度势、正确应对,注重启发全民警觉,真正筑牢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思想防线。

2.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根本保证。中国只有强化自己的主体文化意识,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把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贯穿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才能在融入世界时不迷失自我,确保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色,使我们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不败。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首要任务,提出“三个倡导”、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一项根本性任务。当前,要注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搞好道德建设,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依法规范文化生产、文化管理、文化传播、文化市场秩序,尤其是要注重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重视对网络文化的管理,理直气壮地唱响社会主义网上主旋律。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先进军事文化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方面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在这一点上,广州军区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文化活动和军营文化活动,近年来创演话剧《红帆》《共产党宣言》《支部建在连上》等一系列红色经典剧目,《对抗》、杂技剧《破晓》和电视剧《王牌》等一批现实军事题材作品,组织“一团火”文艺小分队深入练兵场等,产生了“广州军区文化现象”,对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传统,高扬理想信念大旗,激发广大官兵献身强军实践的政治热情,铸牢官兵的精神支柱,起到了积极作用。

3.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安全实际上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的。因为他们往往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单向输出与扩张。但即使是发达国家,在维护本国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方面,也都是高度敏感、泾渭分明的。比如,欧洲议会通过了区域性“共同指令”,以保证电视台播放欧洲影视作品的时间和频度;法国和加拿大在与乌拉圭的谈判中,坚持“文化例外”主张,认为文化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不能跟其他商品相提并论;以色列对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和BBC(英国广播公司)批评甚多,说它们甚至“比巴勒斯坦人的武装起义更具颠覆性”。这些参照启示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增强文化安全意识,制定积极的安全对策,建立健全文化安全的预警机制,及时鉴别、拒绝和抵制威胁甚至危害我国文化利益的文化因素、文化力量和文化产品。对于外国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进入,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等手段,实行必要的限制,明确监管责任和设置准入门槛,既保证正常的文化交流,又防止有害的文化侵入。

4.提高我国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泰勒曾提出,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文化的进步和消亡“因子”蕴含在其本身的传播和跨文明传播之中。因此,在全球化时代,维护文化安全,不能只是消极防守,还要积极防卫,在发展我国文化的同时,要注重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积极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扩大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在这方面,广州军区主动响应国家的“走出去”战略,坚持把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演了杂技剧《天鹅湖》《生命阳光》等一批精品传统剧目,赴国外巡演上千场次,积极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自信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文化机制的建立,通过相关规范、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来反映中国的文化主张,拓展自己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的空间。

5.加强国家记忆建设和英雄文化建设。周为民谈到这一点时,专门介绍了国家的一个重要决定: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使两个重要历史时刻永远地成为国家记忆和民族记忆,集中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心声,也是我国维护文化安全的一个战略举措。放眼世界,几乎所有重要国家都把加强国家记忆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作为文化产品的主旋律,并对触犯国家利益底线的行为作出严厉惩处。在美国,无论主流舆论还是好莱坞电影,核心理念都是维护美国主流文化秩序和民族意识。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之音”台长和多家大报知名记者均因言论有违政府立场而被解职;在俄罗斯,普京总统规定从2005年起,重新将11月7日当作“十月革命节”庆祝,同时,着手重修历史教科书,肯定列宁和斯大林的历史功绩,以凝聚人心,重振民族精神;韩国政府至今不忘遭受日本侵略的民族耻辱,专门成立了由总统直接负责的“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查明委员会”,并曾公布两批“韩奸”名单,最近又召开第三次会议,再次没收韩奸4000多亿韩元资产。“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观和国家观关乎国运兴衰。在群雄并立、各为其主的国际社会,一个不珍视自己的历史伟人和历史功绩的民族,不仅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而且可能是最先垮掉的民族。一个国家一旦丧失国家记忆和正确历史观,很容易导致国家发展方向迷失,甚至出现自毁长城的悲剧。

最后,周为民还特别谈了如何加强英雄文化建设的问题,他说,像前面说到的抹黑和质疑我党、我军和中华民族的英雄,造成英雄文化缺失的问题的确不容忽视。任何民族,不论在什么时代都要关爱和培养自己的英雄。今天,中国面临时代英雄的缺失,有良心的国民必然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连自己的英雄都不承认,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英雄文化的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加强青少年的英雄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应该是当前和未来重点抓的内容,教育的作用在于“润物细无声”,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要把文化安全建设的重点放在这样一个突出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