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正文

国防科技大学瞄准未来战场 培育创新人才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游翰霖 陈方舟 黎建鹏责任编辑:董文龙2014-10-09 16:56

因材施教,为学员创造施展才能舞台

“这批学员能力强,有特点,但是对于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困惑,要让他们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充分施展才能。” 这是管理工程教研室副主任姜江老师在制定学员分组计划时提出的观点。

经过老师们反复考虑,最终设置了“装备技术体系结构分析”、“空中突击旅体系结构模型与分析”,“航天任务结构矩阵分析”等8个课程设计题目。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怎样为学员合理分组,充分发挥他们的研究积极性?根据以往的实践课程教学经验,让学员们自由组合有其优点,即容易促成学习能力较强的学员扎堆,形成“强强联合”,但又会导致研究小组实力两级分化,造成研究效果“东方太阳西方雨”。在本次课程教学中,管理工程教研室试点了新的分组方式,由老师根据学员自身特点,基于“优势互补,均衡分配”的思路,生成“结构平衡,特点突出”的分组方案。

学员段涵特动手能力强,擅长程序设计;刘士奇思维活跃,擅长理论研究;黎建鹏细致严谨,擅长文献撰写。针对这三名本科学员的优势和特点,将他们划入“装备技术体系结构分析”研究小组,分别量身订做“数据挖掘程序设计”、“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和“总结报告撰写与成果展示”三项具体任务。既“人尽其才”有效地推进了课题研究进度,更“因材施教”为学员创造了施展才华和提升自我的舞台。

对口指导,为学员提供合理研究建议

“你们对课程设计题目的应用背景和任务目标很清楚,要及时为分管的本科同学答疑解惑。” 这是刚留校的管理工程教研室葛冰峰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对研究生助教们提出的要求。

选题科学,分工明确,仍然不足以保证实践课程教学全程无忧。学员人数多,研究任务各不相同,授课教员很难在具体指导中面面俱到。研究生熟悉具体课程设计题目,对研究方法和任务难度都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在对口指导中既能为本科学员提供合理研究建议,也是对自身研究的梳理和反思。

2013级博士研究生游翰霖的研究方向为“装备技术体系结构设计与优化”,负责对口指导“装备技术体系结构分析”研究小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他结合选题应用背景和任务目标,为本科学员搭建了研究框架,制定任务计划;结合课程设计任务涉及的理论问题,为学员介绍推荐相关领域的阅读文献;针对实际研究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交流探讨和实例演示等方式为学员答疑解惑,排除研究阻碍,规范研究方法,从而保障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的顺利运行。

“你们的研究能够部分解决关键技术识别问题,研究方法有新意,研究成果有意义,为教研室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在课程设计成果汇报答辩中,“装备技术体系结构分析”研究小组通过新颖的研究视角、扎实的研究工作和丰富的研究成果赢得了授课教员的一致认可。三名学员在解决影响装备技术体系发展的实际问题中,增强了对所学专业知识和应用背景的了解,坚定了投身国防科研事业的决心。“我们都在积极准备考研,希望能把握在科大读研的机会,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力争为实现强军梦做出自己的贡献!”课程结束后,学员刘士奇在规划下一阶段学习生活时斗志昂扬。

在为期四周的实践教学中,学员们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任务,强化了对未来战争发展演化趋势的认识,锻炼了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勇于创新立志成才的自信,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能力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