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学习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强军举措>>正文

演兵场上,战斗力标准向实践延伸

第14集团军某舟桥团坚持用实战标尺衡量训练质量
●济南军区油料装备维修基地按实战需求提升保障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叶洋萍责任编辑:黄杨海2014-10-10 14:09

本报讯 叶洋萍报道:战斗力标准怎么落在实处?第14集团军某舟桥团在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中,从破除官兵模糊的思想观念入手,坚持用实战标准衡量训练质量,用实战标尺校正训练作风,牵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向实践转化延伸。

近年来,该团渡河工程保障能力不断跃升。在战斗力标准讨论中,该团党委带头反躬自省:是否存在安全至上、险不练兵的狭隘观念;是否存在练为考、演为看的错误认识?思想交锋中,“一班人”达成共识:要把日常训练与未来战场需求对接,用战斗力标准这把尺子校正训练作风。

一场渡河保障演练,整齐有序的汽艇编队激起朵朵浪花。演练结束,团长余明权对此提出质疑:汽艇编队虽然整齐,却无实战意义,平时训练一味注重形式,打起仗来将付出血的代价。他们结合舟桥专业特点,从实战出发真抓实改,不见成效不收兵。训练场上一些司空见惯的做法没了踪影:冲锋舟上的旗帜被取了下来;舟桥连接时整齐划一的作业动作被叫停,作业全部按实战要求进行;靶场上固定不变的目标靶改成了移动靶。

用战斗力标准的“钢尺”量长短,量出了练兵打仗的紧迫感。该团把实战最可能用到的、平时训练容易弱化的课目作为训练重点,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难局、险局、危局,全面检验官兵的应急应变能力,提高了部队遂行渡河工程保障能力。

本报讯 施峰春、吴家江报道:仲夏时节,一场实战化保障演练在鲁北某地打响。一台野战加油车遭“敌”打击“趴窝”,济南军区油料装备维修基地迅速派出3名骨干,突破“敌”封锁区实施抢修,不到5分钟加油车重新投入战斗。该基地成立以来在重大演习保障任务中频频亮相,成为战斗力生成恢复的一支重要保障力量。 

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力度加大和新型油料装备列装,近年来,该基地按战斗力标准探索保障新模式,变静态保障为伴随抢修,利用野外驻训、实兵演习等时机,把装备野战化维修保养作为战斗力再生重点,不断提高官兵野战保障能力。该基地维修骨干每年有6个月以上时间服务在部队装备巡修一线,累计维修各类油料装备器材3万余台(件),总结出30多种快速抢修方法,并把巡修触角延伸到三军演兵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现场。

据济南军区联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部长郭绪鹏介绍,为使维修水平与新型装备列装保持同步,这个基地开展集智攻关,取得了一批科研创新成果:研制的野战油料装备应急拼组抢修机具,使野战条件下整装修理时间缩短1/3以上,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研发的野战油罐量油孔,已配发到战区各大油库;与军队院校合作开发的油料装备远程维修服务网站,实现了数据实时查询、信息同步更新、服务及时反馈,装备维修效率提高了3倍。该基地还累计举办培训班17期,提供技术咨询近千人次,为基层培养维修骨干1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