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江永红:从炊事员到将军记者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张婷2014-06-09 09:49

军报也要多些人情味

记者:我看到这间会议室里悬挂着我党三代领导人视察军报的大幅照片,记得这一张是1995年初,江泽民来报社参加社庆40周年。他在对军报的讲话中,提出了军事新闻工作的“两为”方针。他说:“办好《解放军报》,必须坚持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基本方针,办出自己的特色。”您认为《解放军报》的特色是什么?

江永红:我觉得《解放军报》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军委的机关报,对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发言的权威性,这是别的报纸无法替代的。比如台湾问题和特殊时期需要军方发言的问题。权威性和发行量是不能划等号的,英国的《泰晤士报》发行量很小,但是权威性很强,《太阳报》发行量很大,但是没有多少权威性,只是读者觉得这份报纸挺好看,好看我不见得信它。

第二点,《解放军报》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性。这是它的主要职能之一,也是它的特点之一,部队把这份报纸看得是很高的。团长以上的军官首先要看《解放军报》的头版发的什么,知道现在发生什么事情,党中央、中央军委关注什么问题。这已经成了他们根深蒂固的习惯。对此我们也有很大的压力,一定要把握好导向。如果有一个单位上了《解放军报》的头条,就像过节一样很高兴。

第三点,对未来战争的前瞻性启迪。我们在军事领域的研究比较超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没有停留在对过去战争的经验总结上,而把精力放在了对未来战争的研究上,比如像信息化战争,我们很多年前就研究过了,信息战的概念,最早是中国人提出来的。研究这些问题的人都成了专家教授了。未来战争会怎样,军报的专家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第四点,对于广大军人和相关人员的服务性,它是和读者连接的一种桥梁。军报有它固定的读者群,虽然现在发行量只有50万,但是地方上有很多铁杆读者是自己订阅军报的。

当然军报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有的时候还做得不是特别好。

军报还没有完全办出自己的特色,江泽民同志1995年视察军报的时候,还对新闻工作者提出12字的要求: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我们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一要求。

记者:《解放军报》作为军委主办的报纸,如何做到融合导向正确与亲和力为一体?

江永红:从指导思想上要做到上情下达与下情上达的统一。不要像一个文件的发布机关,只登上头的事情,不登老百姓的事情,过去的邸报就是这样。现在不只是军报,很多报纸都是上情下达做得比较好,下情上达做得不好,所以胡锦涛同志提出来,要改进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这次全国“两会”,中央常委到各代表团参加讨论,只写他到了哪个团参加讨论,而不写他发言的内容,过去几个人的发言就把一个版面占满了,其他代表的发言都看不到了。

从写作上讲两句话,把领导的话变成战士的话,用战士的话来讲中央要讲的话。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错误,有一个新华社的记者写了一篇文章《把毛主席从天上请回人间离我们更近了!》,得到了全国好新闻一等奖。他就是用老百姓的嘴讲了中央想说又不便说的话,有利于中央的精神真正在地下生根结果。在新闻改革中,通过扩大新闻报道的面,使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实际工作结合得更紧密一些。我们办了三个周刊,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好的,另外在网上搞一些论坛,在宣传典型的时候,也请典型人物与网民见面对话,给他们一个说话的地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很尖锐,你就实话实说,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