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江永红:从炊事员到将军记者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张婷2014-06-09 09:49

记者:人们可以感觉到,《解放军报》在反“台独”斗争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特殊作用的?

江永红:解放军报在反“台独”斗争中确实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任何报纸无法替代的。我们发表过很多有影响的评论,还有三篇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这几篇都是针对李登辉搞台独的,关键时刻站出来说话。比如著名的言论《李登辉不要玩火》,《评李登辉手里的三张牌》。我们的军事新闻有的时候是很有针对性的,我发一篇新闻,告诉你我要军事演习了,我要向哪里发射导弹,有的时候我不说我是演习,我说是在那里训练,还要告诉你我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其实是在警告台独势力不要轻举妄动。

记者:依您看来,军事新闻传播在内容和题材选择以及表现形式上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拓展和突破?

江永红:军事新闻传播在形式的变化上比较明显,从纸质媒体到网络媒体,形式的变化是很大很多的,电台电视台对于军事新闻的报道有压倒纸质媒体的倾向,网络媒体的发展更是很迅速。

军事新闻传播在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有所突破,第一,宏观地反映决策、影响决策的新闻报道有所突破。军报影响决策的新闻不少。比如军企分开的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指出军队经商弊端的是军报。1988年我们在头版头条发了一篇文章《军企分开,势在必行》。清朝的绿营是怎么败掉的,就是做生意,战士拖着个大辫子,摆小摊,补贴生活,因为兵饷不够吃,最后是军心涣散,遇到洋人不战而溃。江主席主持军委工作后,下决心一刀把军队经商这个毒瘤砍掉。你想想,枪杆子和金钱结合在一起,那将是多么可怕的后果!还有军官的任职资格问题,军官制度的改革问题,都是最先在报纸上提出的并反复报道,影响了上面的决策。在军事领域,军报报道合成营、“蓝军司令”、科技练兵等,也都起到影响全局的作用。在治军上是有所贡献的。

第二,现在报道的国际新闻的比例增多了。为我们的官兵和读者拓宽了视野,这对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有好处,这方面版面占得比较大,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还专门办了军事杂志《环球军事》,我们自己的报纸每天都有一个国际版,还有时事周刊有一半的篇幅都是介绍国际军事方面的新闻。有利于拓宽视野,看到自己的不足。

另外在人性化上面,人文关怀上有所突破。很多禁区是通过报纸突破的,比如过去战士是不能戴手表的。

记者:为什么不让战士戴手表?

江永红:20世纪80年代讨论过战士应不应该戴手表的问题。还有战士不准听收音机,怕你听敌台。现在这些早就不是问题了,过去我们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是写推迟婚期多少次,该结婚的不结婚,该回家的不回家,刚回到家接到电报就迅速赶回部队,现在我们的新闻批评这些东西,呼吁尊重官兵的休假权,提倡人文关怀。还有业余时间的支配权,隐私权这些东西都加强了宣传,甚至于“性”这个问题也在慢慢突破。

记者:这么敏感的话题是您提出来的吗?那是什么时候?

江永红:90年代的事情。不能说是我提出来的,但我是积极赞成者之一。以前军队是不可以说这些事情的。因为我曾经当过指导员,很了解战士的感受。另外像心理医生、律师经过军报呼吁,引起总部重视,都已经列入军队的编制了,一开始有的人把心理学看作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很多心理问题是和思想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有的时候问题很可能出在心理缺陷上,并不是说他思想有问题。比如说恐高症,你不能说他怕死,只是他有一种心理障碍,心理医生对战士进行心理疏导,克服了就好了。另外过去有的战士爸爸被人打死了,妹妹被人拐卖了,就要求战士正确对待这样的事情,现在看来是不行的,必须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战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