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按照您的观点进一步延展,新闻的度与舆论导向存在什么关系?
江永红:这使我想起1996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直截了当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毫无疑义,舆论导向的正确,首先取决于质,即宣传的内容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但是,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如果不注意把握度,导向也会出问题,甚至会导出与主观愿望相反的结果。
正如列宁论度的那段名言所指出的:真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来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错误。”在新闻宣传中,那种认为只要内容没问题,即使有点过头,导向也不会出问题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这样描写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这也许是骚客在故弄玄虚,但借用这几句话来讲新闻的度是不错的。处理新闻特别是在上夜班时常常会遇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情况,稍不留神,都可能因失度而造成导向失误。尤其是在处理敏感政治新闻和外交新闻时,度的微妙有时“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应慎之又慎。
新闻实践中,在三种情况下最容易因失度而造成导向失误。第一种情况是盲目跟风“起哄”。看到别的媒体出了一篇有轰动性的新闻,其它媒体惟恐漏掉新闻,失去卖点,于是趋之若鹜,竞相报道,你登消息,我写通讯,他来系列报道,不知不觉在媒体上刮起一股风来。上世纪80年代一些媒体曾刮过的“气功风”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气功有一定的强身健体和辅助治疗的功能,开始的报道还算基本客观,结果“气功风”一刮,量变“刮”成质变,气功几乎被吹成了无所不能的神功,千奇百怪的“特异功能”,五花八门的功法门派,鱼龙混杂,叫人真伪难辨,上伪气功之当者难以数计。直到权威部门强力干预,此风方止。此类刮风的教训,我们应记取。
第二种情况是搞商业式“炒作”。“炒作”一词是近年才引入新闻领域的。严格地说新闻的客观性与任何商业式“炒作”都是水火不容的。这里所说的商业式“炒作”包括两个方面:因媒体或编辑、记者个人与某一“新闻”有共同利益而有意“炒作”;为提高媒体的发行量或收视率,对某些能“拿人”的新闻有意“炒作”。事实证明,凡搞商业式“炒作”的常常因失度进而造成导向的失误。对沈太福集资的“炒作”“炒”出一个全国大案,殷鉴不远。“辽西化石”的新闻“炒”得连中科院的个别科学家都上了当。人类基因组草图问世,有报纸“炒”出一个大标题——《人能活到1200岁》,可谓科盲误导科盲。
第三种情况是“木匠的斧子一面砍”。由于不讲辩证法,搞片面性而造成失度。党的十五大报告发表后,有些媒体对报告中关于股份制的论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片面宣传国有企业“一股就灵”,“一卖就灵”,造成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