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焦裕禄>>正文

谁应该是共产党的“发言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魏联军 王根成 袁青飞责任编辑:刘航2014-03-25 09:32

“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我们党的‘发言人’”

——从焦书记的“善拉家常”看如何当好党的“发言人”

焦裕禄纪念馆讲解员(左一)向观众讲述焦书记与群众拉家常的故事。江同山

连日来,穿行于街头巷尾、乡间村落,记者采访那些当年同焦书记有过近距离接触的群众,他们关于焦书记在不同场合下特别生动或者特别鼓舞人的讲话的回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暖心的话。在爪营乡范庄,70岁的栗玉英老人对记者说,我18岁时就见过焦书记,那是1962年寒冬腊月的一天,我当时正在军属靳大娘家串门,焦书记带着几名干部,推着一辆满载救济物资的架子车,来看望靳大娘。

见焦书记来了,我们赶忙起身,靳大娘说:“焦书记,大老远的您怎么来了?”焦书记拉着靳大娘的手说:“老嫂子,可不敢叫咱焦书记,喊老焦吧!”一进屋,焦书记先掀开锅盖,再查看米缸,又伸手摸了摸被褥,随后他坐在床头,和靳大娘亲切地拉起了家常。临走时,他再三嘱咐:“孩子在外保家卫国,家里要是有啥事儿,给兄弟吭一声啊!”焦书记走后,靳大娘激动地说:“看人家焦书记,就像俺娘家兄弟一样!”

鼓励的话。焦书记生前在兰考工作期间,对泡桐的事操心最多。曾被焦书记称赞为“护林小英雄”的县林业局老干部张根群向记者深情追忆——

1962年8月的一天,局里分配来两位大学生,一个叫魏鉴章,一个叫朱礼楚,都是南方人,他们专门研究泡桐栽培技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焦书记会亲自来泡桐实验站看望他们,焦书记亲切地问:“你们都是鱼米之乡过来的,在兰考工作生活习惯吗?”魏鉴章说:“没有南方好,风沙大,生活苦,搞研究也很困难。”

焦书记点点头说:“对啊!兰考是个风沙灾区。请你们到这苦地方来,就是想通过种泡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随后,他意味深长地指着身旁的泡桐说:“你看这棵泡桐,树干这样粗,树叶这么密,不深扎根哪能长得壮啊!只要像泡桐一样把根扎进地里,工作肯定会像这棵桐树一样,根深叶茂。”得知他们吃不上大米时,焦书记还特意安排县委食堂的司务长把自己家的40多斤大米送给他们。

表扬的话。老韩陵村饲养员萧位芬的孙子萧顺兴回忆说,当年村里“人人吃不饱牲口遍地倒”,唯独爷爷能把牲口养得膘肥体壮,焦书记组织推广会,专门请爷爷讲经验。他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夸赞爷爷干什么事都肯动脑筋:“你不是饲养员,是思想员,大家都要向老萧学习这种觉悟和劲头!”

正在这时,萧位芬养的一头驴跑到讲台上。这头驴自打生下来就没了“娘”,萧位芬对它照顾得格外细致,他走到哪,这头驴就跟到哪。一看驴跑到讲台上,萧位芬很是尴尬,焦书记却幽默地说:“你看人家老萧跟牲口的关系多铁呀,咱干啥革命工作,都得拿出真感情!”听了这话,台下群众的掌声更热烈了。

批评的话。经常跟随焦书记下乡的原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老人说:“焦书记不光善说那些暖心窝的话,也敢说让人红脸的话!”

一天,大风雪刮了一夜,焦书记办公室的灯也亮了一夜。第二天,窗户纸刚透亮,他就挨门把县委机关的同志叫起来准备下乡救灾。见个别干部有畏难情绪,行动磨磨蹭蹭,焦书记一下子就火了:“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可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这时候不到群众中间去,哪像个党员干部的样子!”

话虽不多,却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大家马上带着救济粮款,跟着焦书记出发了。

这么多天在老乡中间采访,每当乡亲们绘声绘色学起焦书记当年或亲切、或激昂、或严厉的话,常常让记者心生感慨:50年过去了,如今已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党员干部更应该是我们党的“发言人”,因为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他们面前的党员干部,来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党的!

(本报河南兰考3月24日电) 

记者感言

有党员干部下基层回来后,反映跟群众在一起时不知道该怎么拉家常。和群众在一起时该聊什么、怎么聊,居然已成为部分党员干部需要加强学习的新的“本领恐慌”。

是不善表达、嘴笨舌拙吗?恐怕不是。很多人在开会或向上级汇报工作时,反应敏捷、口若悬河,但见到群众时若也是大话连篇,套话不断,恐怕群众是不太会买账的。这里面的关键是有没有和群众人站在一处,心贴在一起。

从延安时期的窑洞夜话到焦书记的“善拉家常”,广大党员干部走进寻常百姓家做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群工作薪火传承的优良传统。只有去掉“官念”,放下身段,脱掉“官帽”,戴上“草帽”,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群众才能对你说实话、讲真话、谈掏心窝子的话。

《解放军报》(2014年03月25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