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网专题>>正文

一个中国记者经历的朝鲜战争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李庄责任编辑:雷雨2014-03-25 16:50

朝鲜战争初期,“三八线”以南大部分地区很快获得解放,但有一个“钉子”无法拔除。美国假“联合国军”之名,退守釜山一隅,纠集美军四个师、英军一个旅、李承晚军五个师和一些特种部队近20万人,以大邱(在北)、釜山(在南)、庆州(在东)、马山(在西)为支点,构成方圆几十里的菱形阵地,号称“釜山环形防御圈”,又称“东南防御方阵”。敌人握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交通便捷,供应充裕,以大量坦克组成活动堡垒,以远程火炮和炮火校正机布成内线屏障,以轰炸机、歼击机构成外围屏障,弹药充足,昼夜盲射,同朝鲜人民军死磨硬抗。以人民军的兵力、火力,绝难拔下这个“钉子”。此种情况很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之战,美、英军队最后退守亚历山大港,凭藉海空优势,坚壁困守,德军久攻不下,美、英终于扭转战局。殷鉴出新,值得注意。

我在大邱外围的一个小村庄采访了朝鲜人民军东线指挥官武亭将军,他身边当时还有几个穿便装的苏联顾问。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武亭在八路军总部工作,驻太行山,并由朝鲜劳动党党员转为中共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亭从中国回到朝鲜,任民族保卫省国防部副部长。我和他在太行山就认识,这时战地重逢,感觉特别亲切。他先用朝语说开场白,由译员做翻译。可能嫌翻译费时、费事,突然改用汉语问:“毛主席好吗?我非常想他。”其中文的熟练程度,同中国人完全一样。他向我详细介绍了东线即当时朝鲜主战场的敌我态势,分析敌人可能采取的动作,以及人民军准备的对策。但是他未提到人民军最高司令部所发“在8·15把敌人全部肃清”的命令。显然对那个命令有不同看法。最后他说,这里最近不会有大的动作,如果你有更重要的采访任务,可以考虑先去完成。我明白了他的意思。第二天,带着一包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的材料,乘车返回汉城。

本来应该是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却走了两夜两天。因为白天很难行车,夜间公路和渡口又十分拥挤。在春川过一条河,敌机刚在桥上投了几枚定时炸弹,有的还未爆炸。守桥战士无论如何不许通过。这可难为了保卫兼照顾生活的朴少校。经反复交涉,好说歹说,以我们“责任自负、仔细检查汽车机件、大距离、加速度过桥”为条件,使其他车辆让路,我们这两辆“外宾”汽车冒险通行。说来也巧,我乘坐的第二辆车通过不到一分钟,一颗定时炸弹轰然爆炸,泥土、碎石落了一身,幸喜无人受伤。我又一次体会到空军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和作用。

“你千万要注意敌人的动向”

1950年8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五周年。朝中两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休戚与共,中朝两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互相支持。在朝鲜战争胜利开始的时刻,我国派出庞大的中国人民慰问团,慰问进行祖国解放战争的朝鲜军民,感谢朝鲜人民对中国革命的援助。这个慰问团由我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代表组成,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委员会主席郭沫若任团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李立三任副团长。慰问团在平壤工作后,郭沫若率领部分团员继续在朝鲜北部慰问,李立三率领部分团员到汉城慰问。途中多次遇到敌机袭击,因保卫得力,幸无伤亡。有些同志到了朝鲜战地,还想“前伸”,慰问火线军民。朝鲜主人考虑美国飞机越往南越猖獗,为慰问团安全计,婉言劝止。

8月下旬,在一地下室里,我参加了在深城由朝鲜最高领导人之一、南半部主要负责人李承烨举行的欢迎宴会。宴会之后,李立三同志与我长谈,询问我在朝鲜战地的见闻以及对东南前线战局的看法,最后含蓄地说:“你千万要注意敌人的动向。大邱、釜山不会这样长期僵持下去,敌人很可能另有动作。你要同大使馆密切联系,不能一个人跑来跑去。”

在慰问团所住的同一宾馆,我遇到十几位中国军官。他们听说我从东线前方回来,马上找我仔细询问敌方配备和动态,以及东南部山川景物,很多人作了详细记录,谈话持续了大半天。我悄悄问大使馆临时代办柴成文,这里怎么有这么多中国军官?他随口说,这是大使馆武官组同志,问他们什么都可以介绍,越详细越好。我越听越糊涂,一个武官组怎么能有这么多人?而且语气、服装都不像外事人员。事后我再问柴成文,他才悄悄告诉我,这是东北边防军的一些指挥员,是来了解情况的。我恍然大悟,联系我在东南主战场的见闻。感觉到朝鲜战场正在酝酿着大的变化。

过了几天,敌机活动频率大大增加。报社要我回京汇报工作,我遂搭柴成文的汽车返回祖国。到了安东(丹东)发现全市已处于临战状态。这是1950年9月上旬。不久,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剧变,战火很快烧到我国门口。中国人民组建志愿军赴朝参战,伟大、艰巨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