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起强军的历史使命——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践行强军目标纪实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选杰 李兵峰 白瑞雪责任编辑:吴昊
2015-07-26 21:54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担当起强军的历史使命——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践行强军目标纪实

张选杰、李兵峰、白瑞雪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加大实战化训练,成功发射一枚导弹(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宋波 摄)

在新中国蹒跚起步的艰难岁月里,他们临危组建,开创了战略导弹部队的先河,铸就了“国之重器”。

在共和国发展壮大的铿锵步履中,他们数十次完成重大战役演训任务,成为了支撑大国安全、守护人民生命的坚强盾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他们牢记神圣使命,一次次送长剑飞天,锻造了“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导弹劲旅。

他们,就是我军第一支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这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的神剑劲旅,执掌长缨舞九天,随时待战打胜仗,为中华民族挺起了“钢铁脊梁”。

忠诚铸剑,扛起大国鼎柱的无上责任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官兵们在大雨中进行训练(2015年6月16日摄)。新华社发(何喜庆 摄)

那年入秋的一天,西北某导弹发射场,某型洲际战略导弹发射任务正在紧张进行。

不料,雨越下越大,导弹武器装备性能和官兵操作技能都面临考验。

能不能按时发射?很多人揪着心。时任旅长杨光斩钉截铁地回答:“能!”

预定时刻,长剑拨开雨幕,一飞冲天。

“50多年前,这支部队从老一辈革命家手中接过导弹武器的同时,就接过了为国争气的‘接力棒’,扛起大国鼎柱的政治责任。”第二炮兵某基地政委李永生说。

上世纪60年代初,这支部队的前身、1959年7月组建的我国第一个地地导弹营转战大西北,奔赴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使命——发射我国作战部队第一枚地地导弹。

在“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的莽原,官兵们克服缺少教材、器材和人才的困境,用萝卜刻成元器件,用白铁皮敲成仿真导弹模型和发控台,用麻绳制成电缆绳。

1963年10月一个早晨,导弹迎着朝阳直冲云霄,准确命中靶区目标,打破了西方国家“中国的导弹永远上不了天”的妄言,将中华民族的“争气弹”送上了天,开创战略导弹部队的“通天之路”。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支部队先后历经数次移防、转隶、改编和换型,党指向哪里他们就开赴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没有丝毫犹豫迟疑。

那一年,举国上下粮食紧缺,官兵们到戈壁滩上挖骆驼草和沙枣,在军马场开荒自救,有的官兵饿倒在训练场。

那一年,唐山发生7.6级强烈地震,驻守当地的这支部队协助地方政府第一个向党中央发出灾情电报,并集结2000多名官兵向震中开进,打响了抗震救灾第一战。

那一年,我国一战略方向风云诡谲,刚刚在城市重镇扎下脚跟的这支部队,奉命移防密林之隅。他们毫无怨言,几天之内就从繁华都市藏进峰峦叠嶂的大山,从零开始创业之旅。很快,又重新建起了让导弹飞天的发射场,不到一年时间就成功发射一枚导弹,震慑了强敌。

“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漫长岁月里,这支“杀手锏”部队铸就了“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

四级军士长赵东山从事高危险的推进剂专业,毫无怨言一干就是16年。去年,旅里为这位已确定转业的老兵荣立二等功。

驻地两次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驻守大山深处的官兵用血肉之躯坚守导弹阵地,保卫大国长剑,创造了人员无伤亡、装备无丢失、阵地无损毁的奇迹。

一代代官兵信仰不动摇,铁心跟党走,用自己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托起了强国强军的梦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