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旅”官兵的铮铮誓言:我们在,千里堤防就在!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韩志言  戴强  刘吉强  陈飞  王居首  谢浩 责任编辑:杨红
2016-07-20 01:00

党员当先锋打头阵。

猛狠拼犟,540名党员540根桩

面对肆虐的“洪魔”,该旅540名党员组成39支党员突击队,始终奋战在宣城、芜湖、溧水、高淳四个方向11个防汛点上。一支支党员突击队劈波斩浪,一面面党旗军旗迎风飘扬。

在一场场硬仗、恶仗面前,旅长汪军民、政委廖文生坚持随队指挥和作业,党员干部个个喊响“向我看齐”“让我来”“跟我上”的口号,自觉站排头、打头阵、挑重担,充分发扬该旅猛、狠、拼、犟的攻坚传统,在抗洪一线践行“两学一做”要求,成为防汛救灾的中流砥柱。

在这个旅,每一名党员都成了深扎堤岸、强基固堤的木桩。记者在抗洪一线看到,无论是加固堤坝、构筑子堤,还是封堵管涌、转移受困群众,党员总是冲在最前方。7月4日上午9时,某连连长刘飞带领党员突击队受命解救被洪水围困的人民群众。一名老乡被困树上两个多小时,当时水位不断上涨且情况紧急。刘飞连长二话不说游泳150米,并爬上树解救群众。5日凌晨,高淳区固城中心小学黄金岗地段部分塌方,随时有溃堤危险,某连指导员乾伟坤带领党员突击队的10名战士迅速下水,在没胸的河水中打桩加固,填充碎石袋,连续奋战近6小时,成功化解险情。

争分夺秒传运沙袋

暴雨一场接一场下,硬仗一场接一场打。连日来,第一个涉水探路的是党员,第一个驾舟救人的是党员,第一个跳进激流的是党员,最后一个吃饭休息的还是党员。此次该旅参与抗洪的540余名党员,在抢险中平均每天休息不到5小时,党员们为营救遇险群众和加固堤坝,常常是顾不上吃饭喝水。下士党员王伟刚做完右脚拇指甲沟炎手术,坚持参加抗洪任务,并第一个跳进湍急的洪水中。中士党员段鹏飞右肩胛骨天生缺一块骨头,抗洪以来由于搬运沙袋连续受压,导致骨头变形突起,医生建议他不要再扛沙袋,他却拒绝说:“右肩不行,我还有左肩,双肩不行,我还有双手可以抱!”某营机枪连指导员蔡少闻瞒着待产妻子走上抗洪大堤,一干就是9昼夜,旅领导了解情况后当即安排他休假,并派机关干部去连队代职,蔡少闻回家当天就喜迎女儿多多的降生。

抗洪现场,该旅还广泛开展“战‘洪魔’、当尖兵”“水线入党”“火线立功”活动,激发官兵争先创优、建功立业的热情。7月8日下午,该旅十余名在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的抗洪勇士,在宣城郎溪县第一联合圩抗洪一线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用行动诉说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

向下一抗洪地点转移

从到抗洪一线开始,十几天过去了,该旅每天都要组织人员出击,官兵们衣服多次被汗水、雨水和泥水浸透。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人掉队。不少官兵出现感冒、皮肤擦伤等,但都坚持不下火线。

已经转业在家、等待安置的原副旅长王竹鸿主动请缨,要求到抗洪一线去。他说:“我是一名老兵,更是一名党员!”某营机枪连连长喻宏刚休假到家,听说部队抗洪消息,当天就从家直接奔赴抗洪点,带领连队走上抗洪大堤;某连炊事班长官子鹏未婚妻从老家刚到南京,原本打算登记结婚,结果连面都没见上……

在这场抗洪救灾战斗中,该旅有38名党员主动推迟或中止休假,7名官兵推迟结婚,57名官兵家庭遭受洪灾,3名官兵家属临产……他们把满腔热血献给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为“光荣的临汾旅”那面血染的战旗增添光彩。

一波未停一波又起。在这传统雨季,江淮流域仍有较明显的强降雨过程,防汛形势异常严峻。该旅官兵正在严阵以待,坚决完成防汛救灾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