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军区某部民族6连:播撒民族团结的“火种”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宋歆 毛德海 唐帅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23 05:01

播撒民族团结的“火种”
■本报记者 宋 歆 特约记者 毛德海 通讯员 唐 帅
民族6连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每次武装五公里考核,大家都会相互搀扶、鼓励,一起冲过终点线。占福江 摄

9月的南疆戈壁,骄阳似火,碧空如洗。一株株骆驼刺、红柳树根深叶茂,茁壮生长。记者来到地处边陲重镇喀什的南疆军区某部民族6连采访,官兵们正与驻地少数民族群众载歌载舞,共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去年4月27日,习近平主席视察了这个曾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英雄连”荣誉称号的连队。在这里,记者近距离聆听着他们多年来在边疆播撒民族团结“火种”,培育民族团结“苗子”的故事。

6个民族,一个连队。6连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6个民族的官兵组成,尽管各民族官兵的语言和习惯有所不同,但大家始终珍视民族团结,把战友当兄弟。

傍晚时分,参观完“卫国英雄连”荣誉室,记者碰到一名叫艾孜买提的维吾尔族战士。交谈中,他流利的普通话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出生在一个多民族家庭,爷爷是哈萨克族,奶奶是维吾尔族,妈妈是汉族。”艾孜买提说,“我的女朋友是回族,等将来结了婚,全家人就是‘四族’同堂。”

这个多民族家庭祖孙三代都是军人,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艾孜买提的爷爷当年在战场上曾立过一等战功,受爷爷的影响,爸爸参军入伍并提了干。现在,接力棒又交到了艾孜买提的手上。他说:“现在,我家里最珍贵的收藏,就是爷爷留下的那枚军功章,我一定要把它传承好。”

在6连,像艾孜买提这样的战士还有不少。去年退伍的战士依力罕从小在兵团长大,爷爷、父亲都是退伍军人,依力罕的哥哥也是从6连走出去的兵。

英雄的连队,团结的集体。连长王梦东说:“到了6连感觉就像到了家一样,一茬茬官兵把忠诚团结融入骨髓、流入血液,大家始终一条心、一种情。”

“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夜幕降临,连队俱乐部里灯火通明。“欢迎大家来到6连,我是三排代理排长买尼苏尔,下面我们给大家演奏一首《远方的客人欢迎你》。”顿时,热瓦普、都塔尔等民族特色的乐器奏响了动人的音符。

挺起胸膛,敬一个标准的军礼。“买尼苏尔,维吾尔语的意思就是‘不放弃’。”买尼苏尔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是去年习主席视察连队的场景,他叮嘱我们要维护民族团结,守好祖国边疆!”

“宣传党的政策,维护边疆稳定。”每年探亲休假,买尼苏尔都要把大量时间用在走村入户与群众接触上。有一年,他的家乡鄯善县发生暴恐事件,正休假的买尼苏尔主动找到村干部参加宣传队,走村入户宣讲政策,用真心真情为维护稳定尽心尽责。

说话间,买尼苏尔一摆手,进来一位身高1米9的大个子。“他叫库热西,来部队这几年变化特别大。以前一个汉字不识,现在可以用普通话侃侃而谈……”

2013年,库热西第一次探亲休假,他身上的变化让乡亲们刮目相看,成了各族青年心中的“明星”。那次,他主动向村里的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讲自己在部队的收获。今年征兵前夕,他还被乡里选为征兵“形象大使”。

传承卫国英雄精神,建功边疆勇当模范。在连队图书室,指导员沙拉木捧着一本《民族6连英雄谱》说,这里有历年来连队转业复员官兵的信息,他们的点滴成长都记录在册。

“艾克热木,维吾尔族,中士,班长,荣立三等功1次,现任兵团农14师皮山农场青年连连长”“乌加布拉,维吾尔族,中士,班长,现任某特警支队中队长”……提起6连官兵转业复员后在地方的发展,沙拉木如数家珍。

艾买提江,民族6连原副连长。2006年12月,艾买提江转业安置在驻地县委组织部,之后先后在基层乡镇党建办任干事、武装部部长,现已走上了乡党建办副主任的岗位。每年村里组织民兵训练,他都邀请官兵上门指导,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如今,从6连走出来的官兵遍及新疆各地,有的从事教育,有的当上特警,还有的走上机关领导岗位。但无论身在何处,戍边卫国的本色没有改变,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更没有改变,他们就像一团团发光发热的“星火”,闪耀在天山南北。

(《解放军报》2015年09月23日 12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