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战化”训出“真功夫”

实力硬不硬,水平够不够,一切都靠实战任务说了算。面对航天测控任务高难度、高风险和不可逆性的特点,中心把任务前的实战化训练摆在了突出位置。
他们按照“试训结合、试训一致”的原则,分级分类组织开展“长七”任务针对性训练与考核。各岗位通过“练中训,训中练”反复迭代,达到逼近实战的训练效果;组织开展操作流程、关键过程、应急处置3个环节讲解和推演,通过“笔试、问答、实操”3种手段,查岗位操作是否熟练、查技术状态是否掌握,有力提升了任务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和岗位人员的任务实操能力。

在4月份该中心组织的“型号团队答辩式考核”中,刚结束“长七”任务联试演练的科技人员们,趁着热乎劲,走上了答辩场。面对9名考核组专家的轮番轰炸,轨道计算主管设计师段成林有点应接不暇。虽然最终的答辩成绩为优秀,但刚走下考场,段成林还是难掩紧张的情绪。他一边用纸巾擦着额头微微浸出的汗,一边跟记者说:“这样的考核还是第一次遇见,专家们好像事先研究过我的情况,专拣任务中最容易疏忽的细节和我最为薄弱的环节提问。经此一考,自己哪方面需要补缺强化一清二楚。”
自任务实战化训练开始以来,像段成林参加的这种考核,中心每天要同时进行多场。中心训练科科长铁伟涛介绍说:“答辩式考核是我们实战化训练的一个创新,在中心也是首次使用,相对以往任务考核,答辩式考核与实战任务对接更近,灵活性更大、实效性更好。”答辩式考核,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无线联试的成果,强化大家对任务机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为了进一步提升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中心还将“大数据”思维融入到了定岗定位人员的实战化训练考核中。他们收集全体参试岗位人员的真实训练数据,在进行全面综合分析评价后,为大家建立训练“档案卡”,用数据详细记录每个人在任务演练中的全部工作信息,提供“个性化”和“菜单式”的训练服务。

数据是最好的明证。中心开展实战化训练以来,各岗位训练达标率节节攀升,错误率不断减少。“长七”任务的某次无线联试结束后的统计结果显示,相对以往,无线联试各岗位综合训练达标时间缩短38%,出错次数和频率分别减少25%和31%,综合评定优秀率达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