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40年,唐山大地震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来源:新华社作者:张百新、王洪峰、张洪河责任编辑:杨红
2016-07-28 16:39

抗震精神:让人类坚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唐山震后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地震可以摧毁一座城市,但是摧不垮伟大的精神。

一座城市的毁灭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家园被毁或痛失亲人,导致人们消极沉沦,甚至绝望轻生。中外历史上多次大地震之后,灾民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世界崩溃。

但在唐山,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永不屈服。

曾经在唐山钢厂工作的冯林棣,地震当天上午就回到了厂里。他说:“有报道说唐山已经在地球上消失了,我们就要证明,唐山并没有消失,我们要炼出第一炉‘抗震志气钢’。”

唐山“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让震后的唐山第7天第一批自行车组装完成、震后第10天第一车煤产出、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震后第20天造出了第一台机车、震后第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两年,唐山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唐山人民以不屈意志和艰苦奋斗,让一座新唐山从废墟中站立了起来!

地震中截瘫的李冬梅,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刻苦训练,在国际赛场上让国歌36次因她奏响。

唐山大地震使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国际卫生组织专家曾预言,他们的生存极限是15年。如今40年过去,除自然减员外,还有822人依然健在,最长者年龄已达86岁。

乐观向上、努力进取、顽强坚韧,是唐山人民在经历巨灾后用实际行动为全人类做出的完美典范。

1976年大地震后,唐山人情感上的相依相偎与感恩情怀至今在这座城市里薪火相传。据统计,唐山目前共有60余万名以奉献为情怀的志愿者。由感恩、报恩升华而成的“志愿服务精神”,让唐山成为一座“留住雷锋的城市”。

40年来,抗震精神已经融入唐山人民的血液里,铸造进唐山这座城市的性格中,这是历史给予唐山的不灭印记,也是唐山人民给世界带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逝者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唐山崛起的奇迹昭示世人:唐山是坚强而伟大的,中国是坚强而伟大的;唐山的明天会更好,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参与记者:李俊义、任丽颖、高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