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木河的动人传奇 ——访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弛 郭建跃 罗路云责任编辑:李娴
2016-05-03 22:00

艰苦面前看党员

每到冬季大雪封山,连队通往外界的路被一米以上的冰雪覆盖,而界河上的冻层还不到可以承载车辆的时候,这时连队就和外界隔绝了。到了开春,冰河未化,道路翻浆,又是车船都不通的季节,这两季加一起,每年有5个月的时间,连队和外界是完全隔绝的。生活物质供应,全靠提前存储。

三期士官郜少华说,前年冬天冬期长,到了5月份还没有开通道路,存储菜吃完了,腌制的咸菜也吃完了。道路不通,补给送不上来。战士们只好吃没菜的饭。于是,连队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党员干部和骨干把自己的香皂、牙膏拿出来让战士使用,饭堂里干部们首先不吃菜,把仅有的“卜溜克”(一种当地的腌菜)、咸菜分给战士们。

一个周末休息日,连队忽然通知党员干部紧急集合,战士们觉得奇怪,跑到外面去看,只见党员干部们正在太阳底下搬运水泥。每个人身上脸上已经蒙上了一层水泥灰。连长刘和平右眼有严重的角膜炎,如果再沾进水泥灰会更严重。可刘和平一直带领干部党员把活干完。

战士们说,在一连,一有最苦最累的活,肯定是党员干部带头去干。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在伊木河从没有人叫苦,谁都怕领导或战友批评的一句话是:“你不像伊木河的兵”。

新兵张利从小生长在杭州市,一分到连队,伊木河就给了他个下马威。室外零下50多摄氏度,训练时,脚在大头鞋里出的汗,停下来被冻成冰,再训练一运动,脚又湿了,如此反复,张利的脚被冻烂了。没几天,手也冻烂了。张利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苦,他想回家,不想当兵了!

这时,班长给他送来自己的棉手套,连长给他端来治冻疮的特效药汤帮他泡脚。战友们的关心让他在温暖中坚强起来。张利很快适应了连队生活,入伍第二年就因训练刻苦和成绩突出,被连队推荐到团预提士官集训队。不到一个月就在全团综合考核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边防处处无小事

伊木河一连每天要派出3至5组勤务、近20人次携枪带弹沿边巡逻。林中雷电、野兽毒虫、雪道冰包时时威胁着官兵的安全。

今年1月的一天,连长刘和平得到情报,有几个偷猎分子正在边境持枪偷猎。刘和平迅速带领3名战士向目标地出击。当时刚下过一场大雪,林子里的雪厚达40多厘米。他们在接近目标地时发现了偷猎者的脚印。

从上午9点顺着雪地的脚印一直向前追,整整6个小时没有发现一个偷猎者,但林子里偷猎者设埋下的夹子、套子、地窨子等捕猎工具被他们逐一收缴。下午3点多,出发时携带的卫星定位仪由于受奇寒天气的影响,出了故障无法定位。沿着脚印继续追击10公里后,天色渐渐黑了,更可怕的是刚降的雪把他们来时的脚印覆盖了。

劳累、饥饿和寒冷考验着他们,迷路、野兽和险情威胁着他们。就这样,刘和平靠着指北针在漆黑的密林里带领战士停停走走,点火取暖,一直从下午5点走到第二天早上7点,才和寻找他们的连队官兵会合。文书姜金鸽双脚冻伤,躺了一个礼拜才能下地。

象这样充满危险的巡逻执勤,在伊木河几乎每年都要经历几次。这些年已经有7位官兵在冰河巡逻执勤时先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2007年底的一次闯冰河,至今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记忆:连长刘和平带领8个人正在冰道上巡逻,巡逻车前轮胎突然陷进冰河里,车上的战士们全被惯性拥向前面。前倾的巡逻车慢慢向水里下沉,情况万分危急!

刘和平大喊:“跳车!”大家迅速跳下巡逻车。可能是减轻了重量,汽车停止了下沉。连长组织大家向后推车,并找来木头垫在车后轮下,然后让驾驶员挂倒挡慢加油,终于把巡逻车从冰窟窿里倒了出来。

伊木河的官兵知道,在环境复杂、地势险峻、边境管控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仅靠一腔热血是不够的。一万次执勤可能发现不了情况,一次疏忽可能给国家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他们把航标界标一一拍摄下来,用微机制作成全景图,加大边防执勤的训练力度。近3年来,连队参加团里组织的军事比武,综合成绩始终名列第一。近5年来,连队先后抓获沿边非法活动人员37人,管段连续15年没有发生越界事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