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文章:做改革强军征途上的“纤夫”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解辛平责任编辑:康哲
2016-04-12 18:10

(六)

人是改革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变量。

改革越是触及深处,切中要害,痛感就会越强烈。无论是裁军30万的“转身之痛”,还是适应新体制的“转型之痛”,无时不在考验着共和国军人的执行力。 

执行是否“在状态”,取决于能否有个“好心态”。在撤并降改、进退走留、利益得失等考验面前,必须警惕“心猿意马、心神不宁”的浮躁心态,“忧发展、忧岗位、忧生活、忧安置”的忧虑心态,“等等再说、看看再干”的等靠心态,“不出错也不求出彩”的求稳心态,“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到点心态,“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攀比心态,“一遇到矛盾和问题,就想回到老体制、老套路上去”的怀旧心态…… 

这心态、那心态,说白了就是有的官兵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利益关系调整出现的种种不适应。 

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节奏、开启新模式,每名军人都要在内心深处直面“转型之问”: 

能不能转变思想观念?马克思曾经告诫,“过时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改革执行过程中,新旧观念的“拉锯战”不可避免。比如,我们能否纠治“五多”积弊,真正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一位将军说得好:“今后抓联合作战,我的岗位在哪里?决不能整天坐在办公桌前批文件、写材料,而应该身穿迷彩服、脚蹬作战靴,扎进指挥所,坐在指挥席上推方案、拟命令。” 

能不能打破利益羁绊?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需要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孰先孰后、孰重孰轻作出抉择。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代价和百倍的努力。 

能不能履行职能使命?改革,新军种、新战区应运而生,新部门、新岗位随之出现。比如,联合作战岗位有了,联合指挥能力有没有?联合保障实施了,联合保障能力到位了没有?当下有的官兵不适应新岗位,实则是能力不适应;有的官兵跟不上新节奏,实则是素质跟不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