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红线
落实责任是重中之重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是最大的民生。去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人再一次敲响警钟。
如何严守安全红线?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对此着墨颇多,明确提出全力推进安全天津建设。深入实施《安全天津建设纲要》,构建安全建设长效机制,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安全管理贯穿全局、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圳光明新区“12·20”特别重大滑坡事故教训极其深刻,2016年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和公共安全工作,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实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抓好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公共安全同样也是北京、江苏、四川等省市今年两会重点关注的议题。北京将完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开展专项整治。
■民生投入
投多少?重点向哪方面倾斜?
民生投入一直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2016年,政府财政资金会向民生领域投入多少?重点会投向哪里?
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用了近千字阐述民生投入,2016年将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围绕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将办好保障改善民生十项实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关爱弱势群体方面,江苏将建设巾帼电商服务站省级示范点100个,为10万名留守流动妇女儿童、单亲贫困母亲、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项目服务,并全面落实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制度。
2016年,广东全省将投入2100亿元财政资金办好巩固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强化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住房保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等10件民生实事。
四川则进一步加大民生支出投入,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左右,将办好20件民生大事。
■“全面二孩”配套
婚假产假医疗教育都要跟上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多地已经在新计生条例中取消了晚婚假,同时对产假和男性陪产、护理假作出一定调整。例如,调整后,山西婚假达30天,安徽、江西等地的产假有158天,广西和宁夏男性的陪产假延长到25天。
然而生二孩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无论是生育时的产假,养育时的成本,还是医疗和教育资源的稀缺,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不久前在浦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曾表示,“现在放开两孩了,未来十年上海儿科医生紧缺,我觉得三甲医院都应该恢复儿科。”而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在该市两会上表示,北京计划今后3年新增15万个学前教育学位,满足全面放开二孩后孩子入园的需求。四川省成都市则计划,在2016年新建300所公办幼儿园,增加约8.6万个学位,为3年之后可能到来的入园高峰做好准备。
■简政放权
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
简政放权一向被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每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占不小篇幅。
作为改革发展先行区和经济发展大省,广东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十三五”期间将实施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同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探索实行多证合一。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管理模式,着力改进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公共服务。
北京市提出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做好中央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江苏、河南、湖南、天津、新疆等省区市均表示,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做到“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服务最优”。
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简政放权“含金量”会大大提高,这一议题同样会成为全国两会热题。
■带薪休假
多省份写入报告建成机制
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关于2016年工作部分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旅游消费。”这让很多上班族充满期待。但对不少上班族来说,难免有些隐忧:这会不会是张空头支票?
制度重在落实。春节过后,有媒体报道,四川省将出台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政策,通过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求企业落实政策,并要求工会与代表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从机制上推动“带薪休假”落地。
除四川省外,江苏、山西、河北、江苏、云南等多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