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现在这个状态出动,能有几成把握完成任务?”
2015年11月14日晚,特战一连官兵刚看完新闻联播,连队突然响起了警报——紧急出动!
不到10分钟,全部集合完毕,“同志们,接上级通报,数十名潜伏在香港境内的某国际恐怖组织成员,在石岗地区连续制造了7起恐怖袭击,造成百余市民伤亡,我连奉命迅速出动……”
许多队员们越听越觉得与前一天晚上新闻联播里的巴黎恐怖袭击相似。
正当大家一脸狐疑时,突然连长陈玉飞话锋一转,“以我们现在这个状态出动,能有几成把握完成任务?”
队员们你看我,我看你,都答不上来。
检查完大家的装备后,连长并没有当场指出问题,而是让大家分组讨论这次任务有什么启示。
女班长张利第一个站出来:“我检讨,我们班没有带夜视仪,恐怖袭击发生在晚上,无法完成侦察指引。”另一名战士也主动认错,“忽略了夜间因素,没戴全息瞄准镜……”
把别人的战斗装进自己的脑袋,才是时刻准备打仗的特种兵。类似的紧急集合在连队里每周会举行一次。
特战一连是驻香港部队中的一支特种部队,其前身就参加过红军时期著名的“三湾改编”,先后17次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而在当下,被形容为“尖刀上的刀尖”,是实战化训练的先行军。
该连全天都保持三级战备,作战装备都放在战士们的床头,战备物资都放在车上,并且一天分三次对战备车辆进行点火检查,每个星期都要清点战备物资。
甚至为了保证紧急出动时能缩短一分钟,在宿舍楼外还加建了两座楼梯。
城市突发性的“独狼”袭击,已在欧美各国呈上升之势,过去驻香港部队多是训练在山地条件下作战,香港这个“东方之珠”,需要的是应对城市反恐和保卫。
为了训练部队的城市作战能力,驻香港部队专门在香港青山城区建成了模拟城区靶标控制系统和影像实弹射击训练场。这是驻香港部队现有最先进也是最贴近实战的训练场地。
“山地作战和城区作战,观察方式有区别、运动方式有区别,打击方式也不同,甚至连救护方式都不相同。就拿掩护来说,野外作战很多时候是匍匐前进,但是在城市作战,需要利用墙体、路灯、垃圾桶、汽车等进行掩护。”集训了两个月,潘浩明深有感触,“具体到细节的训练技巧,只有在逼真的环境里才能发现。”
他随意拉出了三名战士,向南方周末记者演示起了城市作战的要领。
三名战士分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观察周边,在进入房间的前一秒,突然将枪下沉夹住,进到房间后又将枪端了起来,之后再分散向房间的三个方向搜索。
“你看到了吗?收枪。”过去进入房间,战士都是端着枪进去,真正的战场环境,这样进入很可能就会被隐藏在屋内的犯罪分子夺过枪去。另外,房间内是短距离射击,收枪后抵近射击能确保打击效果,一枪毙敌。
为了弥补经验上的不足,驻香港部队两次邀请国内顶尖的反恐部队——武警猎鹰突击队来为队员们集训,传授实战经验。
猎鹰突击队的教学改变了整个连队的训练方式,比如,过去官兵在行动中,持手枪是双手持向正上方。猎鹰突击队教练告诉他们,最好的持枪位置应该是在胸口,枪口朝下,既安全,又能快速稳定射击;过去总讲究“首发命中”,教练纠正他们,遇到“敌人”时应该“先响枪”,也就是所谓的“先概略、后精度”原则。因为“狭路相逢”时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瞄准,先响枪,无论从心理还是战法来讲,都可以抢占先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