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用物资托盘看军民融合中如何统一军地标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赖瑜鸿、周远 等责任编辑:张硕
2017-07-04 04:06

探索样本1

“充氮神器”破解“标准之困”

■李连军 赵丹锋

5月底,第81集团军某旅夏季装备换季保养拉开帷幕。

该旅炮兵营修理工程师李宝余穿梭在一排排战车之间格外忙碌,他要逐一检查几十台战车的减震装置并加充氮气。

顶高车体、选择接头、开阀充气……一辆步战车减震装置氮气不足,李宝余带领2名修理工熟练地操作着新研制出的简易充氮装置,不到10分钟,就让减震装置氮气压力值恢复正常。

李宝余手中的充氮装置具备接口集成、携带方便等优点,不仅能满足日常保养之需,还能在战时伴随保障中为战车快速、高效充氮。

“往年换季保养时,各单位要把战车开到充氮间,用充氮机逐一加充。”李宝余告诉笔者,这种充氮方式,很多车要排队等候,耗时费力,效率很低。

其实真正触动李宝余研发便携式充氮装置的是去年的一次演习。演习开始前,突然下起小雨。一个进攻分队在进行装备最后检查时发现,不仅几台车辆减震装置氮气不足,还有不少夜视仪等器材在阴雨天气下因为缺氮,器材制冷除雾效果差,进而导致镜片雾化。

战车、器材被紧急送到修理所。减震装置、夜视器材等部件的接头规格型号各不相同,充氮过程中需要不停地转换接头。2个多小时后,李宝余才完成所有装备器材的充氮工作,险些耽误了演习。

“这么多接口能不能统一标准?或者制作一个集成的多功能管线接口?”演习之后,李宝余带攻关小组研制出一款便携式多功能充氮装置。

这个“充氮神器”包括一个氮气瓶,一块压力表,一个多功能充气接头,不仅提升了部队充氮伴随保障效益,还能同时为多种装备器材充氮,解决了装备器材标准不统一、不兼容的问题。

【调查感言】调查中笔者了解到,该旅三连技师王祖祥也有过和李宝余类似的经历。以往保养中,面对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装备器材,他需要在器材箱里反复翻找所需的管线和接口。新的充氮装置给修理工的器材箱瘦了身,使修理方舱有更多空间来装载其他物资器材。

“装备器材零部件的标准统一了,功能集成了,战时才能轻装上阵。”该旅领导告诉笔者,像充氮接口这样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还有不少。近年来,他们积极鼓励官兵进行自主革新,改进研制出一批像多功能加油枪、组合扳手等集成器材,大大提高了装备保障效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